人民政协来自人民,植根于群众,这是政协工作的特色。如何体现政协特色、打牢履职基础,让政协的这一“群众”优势得到更好地体现和发挥,是各级政协组织一直思考和探索的课题。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市政协紧扣“联系委员、服务群众”主题,先后制定完善了17项制度规定,其中许多是探索创新性举措,密切了政协机关与委员、委员与群众的联系,让政协工作“常在一线”,让政协委员“时时在线”。
在“联”字上做文章
“三联系”联出履职新作风
今年5月15日,市政协十二届十二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市政协领导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群众的意见》,该《意见》规定:市政协每位主席会议成员联系2—4名常委,每位常委联系4—6名委员,每位委员联系5—6名群众,通过定期走访、座谈或电话、网络、信函沟通等方式,通报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重要会议精神和有关工作思路、工作情况,倾听委员、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重大政策实施前的动态和倾向,征集委员、群众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协工作的意见建议,了解委员、群众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
“三联系”,犹如在政协机关与委员和群众之间架起千万座连心桥,让寻常巷陌的声音坐上直通车奔向议政殿堂,也让全市的大政方针驶上快车道,直通百姓中间。
“联系广泛”是政协组织履职的一大特点和优势,政协委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通过他们,政协与社会各界群众保持广泛联系,汇集来自多个方面的“百姓声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政协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积极探索履职活动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在“联系”二字上做文章,先后制定完善了《主席约见委员制度》、《委员接待日制度》、《市政协领导联系县(市、区)政协制度》和《加强与县(市、区)政协联系的意见》等17项制度规定,在市、县两级政协开展了“创建委员之家、提升委员素质、服务发展大局”活动,真正让政协组织在群众中扎下根、探到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