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理性看待规范打车软件(2)

【案例】理性看待规范打车软件(2)

规范打车软件:政府到底该不该管?如何管?

目前,我国共有出租汽车134万辆,年客运量达401亿人次。打车软件最火时,日均接单量超过1000万,现在每天也有约300万人次使用打车软件。对这一创新的互联网服务模式,政府到底该不该管,如何管?

“硬币总有正反两面”

“现在打车,不用路上拦车,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行。”今年开始,几乎每天下班时间,任丽就会用打车软件叫辆出租车到单位门口。“前些日子几个打车软件还抢着送补贴,的确方便又实惠。”

随着信息技术在出租车行业的深入应用,出租车电召服务逐步普及。近两年,手机打车软件迅速发展,特别是“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给乘客和司机奖励以来,一下子颠覆了以往打车的体验,激起了司机和乘客的使用热情。

对手机打车软件,交通部门总体给予正面评价,认为“改变了出租汽车以巡游为主的经营模式,很好地培养了乘客预约出租汽车的消费习惯……对于优化出租汽车资源配置、缓解打车难、降低空驶率都有一定作用,受到了司乘双方普遍欢迎”。

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使用打车软件也不尽是好消息。

如有些司机为了抢活,准备了两三部手机,同时下载好几个打车软件,造成开车时手忙脚乱,酿成事故;有的“黑车”司机也下载了软件,助长了非法经营;还有一些出租车司机,会根据订单路程的远近、乘客有没有选择加价等因素,挑客、宰客……

“打车软件在方便乘客和司机的同时,也确实带来了扰乱价格管理秩序、影响行车安全、助长非法运营、加剧部分乘客‘打车难’和服务过程难监管等问题。”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说。

交给市场,还是要政府出手?

对打车软件的迅速发展,到底是应该交给市场任其发展,还是应该政府出手规范引导?

对此,交通部门的意见是,“对出租汽车手机召车软件总体上应当支持鼓励发展,但应对存在问题进行调整规范”。

打车软件的运营商在总体上支持有关部门对行业发展就出规范的同时,也表达了自身的忧虑。

“滴滴打车”运营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欣表示,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打车软件,特点是人与人的沟通,方便快捷,软件升级换代也很快。但如果把所有电召模式统一到一个平台,并统一车载终端设备,一方面会导致今后设备升级缓慢,一方面像现在各软件服务商的差异化竞争模式将难以体现。

“政府建立一个监管平台可以,关键在于政府是不是还利用这一平台负责统一调度?另外政府负责搭建平台,建设方和运营方是分离状态,能否适应今后市场的需求?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创新性如何体现?”王欣说。

规范打车软件并非一“统”了之

打车软件推出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出租车过高的空驶率,缓解城里“打车难”。不过,随着打车软件的兴起,特别是随着几大打车软件激烈的“价格战”,一些城市“打车难”反而加剧,对于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人,常常更难招手打到出租车。同时,由于忙于抢活儿、赚补贴,一些出租车司机在行车中操作手机,带来了不少道路安全问题。从行业的健康发展出发,规范打车软件的无序竞争,确实很有必要。

不过,行业需要规范并不等于必须要统一电召服务平台。特别是在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背景下,一纸统一电召服务平台的“命令”,着实伤害了打车软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发展热情,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