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

世界文化遗产——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坐落于离孟加拉海湾马德拉斯城仅五十八公里之隔的海滨小镇。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修建于公元七世纪拉贾斯坦统治时期,以其独特的海滨庙宇群而闻名于世,现在仍保存五座塔。这些经受风雨和大海洗礼的壮丽庙宇历经岁月更迭,充分展现出帕那瓦文化没落时期的艺术风格。1984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是7世纪至8世纪期间,帕那瓦国王们沿着科罗曼德尔海岸开辟岩石而建的。其中特别著名的有:拉特(战车形式的庙宇)、曼荼罗(岩洞寺庙)、名为“恒河的起源”的巨大露天浮雕以及里瓦治寺院(寺内有数以千计的关于湿婆神的雕像)。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坐落于离孟加拉海湾马德拉斯城仅五十八公里之隔的海滨小镇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坐落于离孟加拉海湾马德拉斯城仅五十八公里之隔的海滨小镇

默哈伯利布勒姆曾是康切普兰王国的首都城市,又称为“七寺城”,是印度东南泰米尔纳德邦的旅游胜地,濒临孟加拉湾,早在七世纪就成为印度教的活动中心。该城过去是海港,曾发现过中国、波斯和罗马的古币。这里有许多5至8世纪的名胜古迹。其中特别著名的有:拉特、曼荼罗寺庙、名为“恒河的起源”的巨大露天浮雕以及里瓦治寺院。

拉特的原意是“马车”,所以这里也被称五马车寺庙。据书上说,该寺庙建于公元650年左右,原有八座,今存五座,各由一块巨石雕凿而成,以印度教举行庆典或祭祀时所使用的马车为造型,是南印度特有的建筑风格。庙塔略呈梯形,逐层往上缩小,顶端为马车车篷形。这种造型是依照公元前印度原住民——多拉维达人的建筑样式所建造。这支民族因雅利安人入侵而逃到南印度,在南印度留下的寺院原型,对本地寺院建筑带来莫大影响。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修建于公元七世纪拉贾斯坦统治时期

默哈伯利布勒姆古迹群修建于公元七世纪拉贾斯坦统治时期

这五座拉特都是直接在石头上雕刻出来的,从内到外都充满精细的雕刻,其中有四座排成一列,由入口处算起,依序是:胜利女神庙——有四面斜坡屋顶,庙内有胜利女神浮雕,庙前石狮象征胜利,造型简洁。湿婆神庙——屋顶以多座拉特组成,成阶梯状上缩,顶端再以拉特作收,墙上刻有多尊神像浮雕,庙后有湿婆神的座骑——公牛难第石雕。毗湿奴神庙,有三层屋顶,逐层内缩,最上层为两坡斜顶,皆以拉特形状为饰。湿婆神庙——为五座中最高的一座。雨神庙——是单独的一座拉特,庙前有实物大小的大象石雕,它象征力量与季风。

责任编辑:白舸,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