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产经得起“实况转播”吗?

摘要:“过去,村镇的集体资产,说起来是人人有份,但是不明晰、不公示,老百姓感觉离自己很远”。上海市浦东农委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处处长朱旭明认为,如果集体资产不能真正与村民个人利益“挂起钩”来,农村新一轮改革就会缺少群众基础。

中国农村改革面临“再出发”。

记者采访了解到,上海通过“制度+科技”的方式,开始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把监管制度转化为“人为因素相对较少”的电脑执行程序,对农村资产进行全面登记、阳光公示和纠偏预警。农村集体资产是否经得起这样的“实况转播”呢?

与农民的期盼“对焦”

在浦东城北村、陶桥村等沪郊乡村问村民:对集体资产最关心的是什么?

他们的回答往往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村里的厂房等集体资源“借给了谁、合同情况怎样、租金多少”;村干部的报酬是多少;自己与村里其他人的农龄怎么算,因为这与今后集体资产量化改革直接有关;各种涉农政策补贴到账情况如何、分配情况如何等。

1

“这就是农民对集体资产的关注点。”上海市农委政策法规处处长方志权说。3年前,上海启动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也是针对了农民最为关注和担心的问题: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会否存在集体资产的“盲点”?城市郊区,快速推进城市化,农村“撤村撤队”的速度在加快。有些农民担心农村集体资产是否会流失或被平调;担心身份转变后,失去应属本人的农村集体资产收益分配资格;担心失去土地后生活保障无着落。这些问题涉及身份变化、利益分配、心态调整及社区整合,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农村社会的不稳定。

——农村集体资产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不断增值,决策监管会否“缺位”?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同程度存在着产权不清、管理缺乏透明度的问题,集体资产处于“人人所有、人人无份”的状态,容易出现盲目投资、集体资产亏损、亏空甚至资不抵债的现象。

——多方位支农惠农政策集聚,其流向分配的实况到底如何?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既有通过政府补贴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又有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政府的“输血”力度与集体经济组织的“造血”能力,特别是农民个人的直接得益如何匹配,这是政策有效性的根本保障,否则不仅有政策“折扣”,更有政策“负效应”。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