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炼党性,锻造担当之勇
担当就是担责任、担风险,担当就要有敢于负责的勇气。勇气源于哪里?源于坚强的党性。习主席指出:“敢于担当,首先要党性坚强。”习主席在十八大后召开的第一次军委常务会议上就表示,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这样重要的岗位,是对我们的高度信任,我们要时刻以党和人民为念,以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为念,以国防和军队建设为念。习主席还强调,领导干部要始终做到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三个为念”、“三个第一”,是对军队领导干部党性最根本、最直接的要求。无论担负什么工作、处于什么岗位,领导干部都要以坚强的党性原则,全力以赴,尽心尽职,不能有丝毫懈怠。
锤炼党性、敢于担当,需有四不怕精神,一是不怕得罪人。敢于担当就要触及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动一些人的“奶酪”。比如,军队改革有利益调整问题,涉及单位的撤并降改,关系个人的进退去留;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有些人会感到“不习惯”、“不舒服”。如果怕得罪人、怕丢选票,就什么也推不动、什么也干不成。这就要求立党为公,摒弃个人私心杂念,勇于摆脱既得利益的羁绊。二是不怕被误解。领导干部做决策、抓工作,总会遇到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一些人往往会考虑前者,而领导要更多地考虑后者。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从党的事业和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对认准的事情敢拍板、敢作为,同时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三是不怕遭非议。敢于担当、敢于负责,很多情况下就不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需要创新、需要突破、需要改变,由此就可能招致“逞能”等闲言碎语甚至被嫉恨。这就要求做到不畏流言蜚语,敢闯新路、敢开先河。四是不怕遇挫折。强国梦、强军梦决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实现的。领导工作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推进深化改革没有轻车熟路可走,没有现成经验可用,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遇到矛盾和困难坚持迎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