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宗教交融的典范
奇洛埃教堂是欧洲文化和奇洛埃群岛传统文化的相互交融成功地创造出了结构独特的木制建筑,是17到18世纪时,欧洲的基督宗教文化和奇洛埃群岛土著文化相互交融,表现出一种“混血”文化,这种“混血”文化得到了完好的延续,而奇洛埃的木制教堂正是这种“混血”文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奇洛埃教堂证实了奇洛埃群岛曾经的富饶,表现了当地的精神面貌,是欧洲文化和当地土著文化成功交融的典范。这些木制建筑和周围景致、自然环境组合在一起,成为完美、和谐的统一体。在宗教建筑的历史上,古代的石头教堂是原始木头教堂的替代品,石头一块一块的被堆砌起来,像原来的一根根木柱一样。而在奇洛埃,这种情况倒过来了。奇洛埃的教堂多是长方形结构,外墙和内部两排木柱支撑着天花板的木椽。类似欧洲的教堂,这些教堂拥有鞍形屋顶,从教堂内部可以看见穹顶,只不过材料取自木头。整座教堂都是木头建造的,只有地基是石头的,外部装饰精美的一面总是面对街道,这也是欧洲教堂的一个特点。教堂外部的墙和屋顶都用小松树块或者木屑装饰,有的也用挂有喷绘了各种颜色的金属盘的木板做装饰。
奇洛埃教堂是拉丁美洲木结构宗教建筑中的典范
时代精神的焦点
对于欧洲的基督教世界国家来说,教堂无疑是一个时代最好的建筑,所以教堂便集中体现了这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与追求。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都十分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离开人的情感体验便无所谓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和对世界的宗教的态度。所以,教堂建筑更是如此,它体现了人们对上帝的理解与感受,以及人们对心灵的追求。正是由于人们的理解及追求的不同,所以形成了教堂建筑的不同风格。而奇洛埃教堂是正是时代精神的焦点,把欧洲的基督宗教文化与奇洛埃群岛土著文化完美交融,形成了可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建筑。
奇洛埃教堂由三部分组成:圣墓教堂、骷髅地教堂和寻获圣架教堂。整个教堂外观像一个十字架,教堂内的小教堂实际上只是整座建筑的大殿:和罗马的万神殿一样呈环形,只能通过圣墓上方的圆顶采光,16根大理石柱环绕圆顶,勾勒出17个拱廊,形成一条空中飞拱,飞拱同样饰有16根柱子和17个拱廊,只是比承托的柱子和拱廊要小些。飞拱中楣的上方凿有龛,与诸拱廊相对,圆顶便依着壁龛的弧度搭起。昔日壁龛均以马赛克装饰,描绘了十二门徒、圣海伦娜和君士坦丁大帝的形象,另外还有3幅不知名的肖像。奇洛埃教堂共有上下两层,由苦路进入,直接就会踏入教堂的二楼,这里是苦路的第十站和第十一站,分别展示着两件巨幅油画:犹太先知亚伯拉罕祭献儿子以撒和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第十二站是耶稣殉难的地点,这里矗立着著名的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雕塑。第十三站在圣墓教堂的正门大厅,一块带着血红色斑的大理石散发有异香。从这里往左,大厅中央是小教堂状的圣墓所在地,这里是苦路的终点第十四站。
装饰精细的奇洛埃教堂内部
圣墓其实就是一个石洞,极为狭小,不足2米宽。据传,这里原本是贵族约瑟夫购买的墓地,当年他因敬仰耶稣而把自己的墓地捐献出来埋葬耶稣。但下葬3天后,人们在距这里不远的大卫王衣冠冢上面的“最后的晚餐”楼两次见到了耶稣显灵,于是便打开圣墓查看,发现里面竟是空的,人们便就此认定耶稣复活了。被认为是耶稣殉难和复活处的圣墓教堂现由6个教派共同掌管,是教中有堂、堂中有教的典型。其实,关于耶稣的出生与复活各教派在说法上存在不少差异,不过好在如今,各个教派已经搁置争论,安然共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