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前纳粹德国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1940-1945年)

世界文化遗产——前纳粹德国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1940-1945年)

奥斯维辛集中营-比克瑙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 300多公里,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党卫军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1940年4月27日下令建造的。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这里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设有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室和焚尸炉,展现了纳粹德国在原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即第三帝国最大的灭绝营中执行种族灭绝政策的状况。历史调查显示,有15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被饿死、惨遭严刑拷打和杀戳。奥斯维辛是20世纪人类对其同类进行残酷虐杀的见证。

奥斯维辛-比克瑙是最大的纳粹灭绝营和集中营,位于克拉科夫以西37英里的波兰小镇奥斯威辛

奥斯维辛-比克瑙是最大的纳粹灭绝营和集中营,位于克拉科夫以西37英里的波兰小镇奥斯威辛

惨无人道的灭绝营

奥斯维辛-比克瑙是最大的纳粹灭绝营和集中营,位于克拉科夫以西37英里的波兰小镇奥斯威辛。在纳粹谋杀的所有犹太人中,有六分之一是在奥斯威辛为毒气杀害。1940年4月,党卫军首领海因里希·希姆莱下令,在奥斯威辛建造一座新集中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奥斯威辛属于被德国并吞的那部分波兰。首批波兰政治犯于1940年6月运抵奥斯威辛。到1941年3月,那里已有10,900名囚徒,其中大部分是波兰人。奥斯威辛很快就以最残暴的纳粹集中营著称。

1941年3月,希姆莱下令在离营地原址1.9英里开外再建造一个大得多的第二分部。这里将被用作灭绝营,得名比克瑙,或称奥斯威辛二处。比克瑙最终关押了奥斯威辛营区的大部分囚徒,包括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和吉普赛人。此外,这里还拥有最可耻、最惨无人道的种种设施,其中就有毒气室和焚尸炉。犹太囚徒抵达比克瑙站台后,就被赶出车厢,不许携带财物,并被强行排成男女两列。党卫军军官,包括臭名昭著的约瑟夫门格勒医生会从中挑选,将大部分受害者送到一边,也就是将他们判入毒气室受死。少数人送到另一边,去干苦役。被判死刑的人当天就被杀害,尸体在焚尸炉里火化。没有送往毒气室的人则被带到检疫区,在那里削掉头发、领取条状囚服和进行登记。囚徒个人的登记号码被纹在左臂上。然后,大部分囚徒被送往奥斯威辛一处、三处、子营或其它集中营干苦役,他们在那里的寿命通常只有几个月。留在检疫区的囚徒,寿命只有几星期。

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囚徒在营里有很多日常任务。每天的作息包括:黎明醒来,整理床铺,早上点名,出营工作,长时间干苦力,为一顿可怜的饭排队,返回营地,牢房检查,晚上点名。点名期间,无论天气如何,衣衫极其单薄的囚徒必须纹丝不动,静静站上几个小时。不管是谁,只要跌倒甚至失一下足,就遭到杀害。囚徒不得不打起全副精神,仅仅为了熬过一天的折磨。 纳粹在奥斯威辛营区的毒气室中使用了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灭绝方式。比克瑙有四间毒气室供使用,每间每天可杀死6,000人。为了迷惑受害者,毒气室建造得如同浴室。新人抵达比克瑙后,会得知要被送去劳动,但先要淋浴和消毒。他们被带到形同浴室的毒气室,很快就被剧毒的齐克隆B毒气当场毒死。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残忍的医学实验把某些囚徒如双胞胎和侏儒当作实验对象。例如,为了测试耐力而让他们经受诸如极热和极冷这类骇人的环境,或者对他们实施绝育。

责任编辑:何珊,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