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幅岩画集中在长18米、宽9米洞窟入口处,为公元前3万~前1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绘画遗迹,称“马格德林文化”。洞内有史前人睡觉的地方及烧烤食物、生火取暖的石灶,灶底余烬痕迹清晰可辨。洞顶和洞壁多是简单风景草图和分散的动物画像,如野牛、野马、野猪、猛犸、山羊、赤鹿等,多以写实、粗犷和重彩手法,刻画原始人熟悉的动物形象,有站、有跑、有卧、有叫,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岩画颜色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掺和动物油脂,以红、黑、紫为主,色彩浓重,艳丽夺目,达到史前艺术高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窟底有一条隆起的岩石,上铺帆布,供参观者仰卧观赏崖壁画。
岩画颜色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
马格德林初期,岩洞中央大厅被装饰一新,壁画上的一些动物形象十分高大,例如一头鹿身长2.2米。它们体现出自然主义风格和不同动物各自独有的特点,尤其突出的是作者细腻的笔法和用赭石、红、黄、黑等有限的颜色画出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的鬓毛,又巧妙利用岩洞内凹凸不平的墙壁表现动物的形态,产生出惊人的艺术效果。画的边缘都有线条状的刻痕,沿刻痕是黑色的线条。这让人们猜测,万余年前这洞窟里的主人是先用坚硬锋利的石器在岩石上刻出动物的轮廓,然后用黑色勾边儿,再用红色和黑色等颜料着色。据研究,洞窟的主人使用的颜料取自天然矿物,艳丽的色彩经久不褪。许多画巧妙利用洞顶岩石凹凸不平的自然形状画就,更显动物的自然本色。有的画只刻有线条,没有涂色,大概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这个洞顶共有岩画30多幅,风格基本相同。专家推测,这些作品很可能出自一个或几个绘画高手。由于这个洞窟的岩画都绘制在宽大的洞顶上,人们送给它一个“大顶窟”的名字。又由于洞顶上的岩画色彩艳丽,人们也称它为“多彩窟”。
壁画多以写实、粗犷的手法刻画,技法简练娴熟
“史前的西斯廷教堂”
壁画多以写实、粗犷的手法刻画,技法简练娴熟,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从艺术角度来考察,阿尔塔岩画很有代表性。西方人称它“史前的西斯廷教堂”,西斯廷教堂以米开朗奇罗的巨幅天顶画名闻遐迩,它是西方人心目中的艺术圣殿。现已建成阿尔塔米拉艺术博物馆,位于西班牙北部桑坦德以南35公里处,为两层楼房,包括洞穴岩画馆和考古陈列馆两部分。考古陈列馆展列的是附近地区出土的动植物化石及各种石器、陶器、铁器和青铜器等珍贵文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