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吹响了新一轮改革的奋斗号角。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科学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不断夯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认识基础,确保政治上不偏向、工作上不失误,确保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决贯彻落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全面深化改革要准确把握改革内容的全面性
全面深化改革是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再出发”,标志着改革开放由以前的单项突破进入到全面、系统、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0多年来,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家在国际社会赢得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当前国际国内的形势、环境和条件都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国家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之所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往那样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全面推进,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
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八大精神的再部署,既有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的具体安排,更有对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和理论概括。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要求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以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提领,以改革为主线,提出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不仅有明确“路线图”“时间表”,而且更加全面系统地总结和丰富了党的改革理论。在改革的总目标上,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改革的本质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改革的性质上,指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的作用上,提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改革的主体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在改革的价值目标上,强调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革动力上,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在改革的方法上,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这一系列重大政策突破和理论创新,表明我们党对改革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彰显了我们党对改革的充分自觉和坚定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度、力度、深度和难度都前所未有,必须更加注意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的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从广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也涉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重要领域,把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从力度看,就是确保到2020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从深度看,经过30多年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改革进入深水区。从难度看,当前改革触及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调整的都是极为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涉险滩、破瓶颈,矛盾复杂、敏感、艰巨程度都前所未有,改革进入攻坚期。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必须高度重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必须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和可行性,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必须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实施中相互促进、成效上相得益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