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研究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强
(一)进一步加强对邓小平改革思想发展史的研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邓小平早就说过,改革有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从时间节点和历史跨度来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连接两个 35年,承载两个100年。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之路会更加艰难。从研究邓小平改革思想发展史的角度,深入总结过去35年改革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警惕来自“左”的或右的极端思潮扰乱改革的正确走向,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战略,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进一步拓展对邓小平改革战略思维的研究。
当前改革面临许多深层次的复杂矛盾,怎样解决这些矛盾?邓小平说:“不能只在眼前的事务里面打圈子,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之一就是从改革战略的高度,对中国改革开放作了顶层设计。他不仅倡导全党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为改革开放提出了坚实而科学的理论依据,而且还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设计出了新经济体制和新政治体制的基本框架。战略管的是长远,是方向性的,又不能脱离现实。从现实出发谋划战略,在战略展开中解决现实问题,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和改革目标的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战略战术,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了改革发展的枢纽。要从顶层设计的视角,研究邓小平改革的战略战术,学习邓小平在纷繁复杂的改革大潮中,保持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的意志品格。
(三)进一步提炼“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方法论的当代价值。
我国改革开放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展开的,一开始就注重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的有机结合。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扎实的基层探索,很难有科学的顶层设计。邓小平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共同富裕目标十分明确,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很多具体事情是摸着石头过河。任何改革都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模式可搬、没有坦途可走。邓小平多次强调,我们进行的改革是“革命”、“革命性的变革”,是崭新的事业、伟大的试验。邓小平强调“摸着石头过河”,告诉人们要敢于在改革实践中大胆探索规律,在摸索中去探明道路,他说“走一步看一步,有不妥当的地方,改过来就是了”,这个改革的方法论,既适合各个领域的改革设计,也适合各地的改革实践,面对全面深化改革艰巨复杂的任务,只有通过全体人民的改革探索和努力,通过各个领域、区域“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经验的提升,才能打开新局面。
(四)进一步阐发邓小平“杀开一条血路”的改革创新思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改革必须要有一种敢冒风险、敢闯的精神,邓小平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特别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必须要“杀开一条血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工作要细,作风要实,旗帜鲜明地反对改革中的形式主义。
(五)进一步探讨邓小平人格风范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
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在哀悼邓小平逝世的声明中说:“邓小平在中国最令人振奋的一段历史中,打下了自己永不磨灭的烙印”。邓小平改革风格的形成,与他的生平经历是分不开的。邓小平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了“三落三起”,使他能够勇敢地面对改革开放中的挫折和逆境;他崇高的理想信念,豁达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深邃睿智的思考、清晰准确的判断,使他能够正确处理改革遭遇的矛盾、压力和阻碍,举重若轻地担当改革重任,这是每一个改革者都应当自觉养成的素质。
(六)进一步研究和弘扬邓小平精神。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南方谈话”,以改革创新为主要特征的邓小平精神贯注始终,凝聚着改革开放的正能量,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扬敢于攻坚克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大无畏精神,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不断解决好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问题,坚决打赢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
(作者分别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