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官方承诺给予最好保护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官方承诺给予最好保护

中国大运河,贯穿中国南北的华夏民族的血脉;丝绸之路,东西方贸易大通道,乃至东西方文明沟通和交流的象征。昨天,这两大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2项和第33项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的总数已达到47项,继续稳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

□最新进展

大运河丝绸之路进世遗名录

昨天,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大运河项目和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跨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国家文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是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超大型线性文化遗产。此次申报成功,表明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中国政府为保护这些珍贵遗产付出的艰苦努力,得到了世界遗产委员会和国际专业咨询机构的一致认可。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多哈会议发言中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是史无前例的遗产保护过程。大运河的申遗使世界遗产的保护理念在中国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1.7亿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而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贸易之路、对话之路、和平之路和发展之路,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进一步增进了中国和哈、吉等中亚国家的传统友谊,成为新时期中国与中亚地区各国和平对话、共同发展的新纽带。

他表示,大运河、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以后,中国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有关要求,继续为大运河、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将继续团结各利益相关方,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尤其是活态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蕴含丰富精神内涵的大运河流淌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童明康说。

>>专家点评

申遗成功改变对文化遗产认知

点评人

单霁翔 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曾亲身参与大运河、丝绸之路的申遗推动。

中国大运河与丝绸之路是自从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诞生以后,评审的最大的两个项目。它们将带来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革新性的认知飞跃。

大运河和丝绸之路项目至少从六个方面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知:过去是保护文化要素的东西,今天是保护人和自然共同创造的遗产;过去只保护那些静态的遗产比如长城等等,大运河是流淌的,还在使用的,让人们认识到活态的遗产也要保护;过去保护的是一个点、一个面,比如一个桥、一个塔、一个古建筑群、一个历史村镇……这次是一条线,并且是上千公里的线;过去保护的是古代的、近代的,如今要保护当代的,今天中国的水利、交通部门为了改造大运河,对大运河新做的那些加强功能的贡献,仍然是未来的遗产,人们认识到要为未来保护今天;过去保护宫殿、古建筑群、寺庙等纪念性建筑,今天大运河、丝绸之路沿途的那些民间民俗的工业遗产、老字号、乡土建筑等都将得到保护;过去保护的是物质要素,今天大运河、丝绸之路带来的是非物质要素保护的观念——这两项成功申遗的文化遗产将带来世界文化遗产领域人们认知的革新。

后续的保护工作是个沉重的话题。现在处于城市化加速进程,人们的家庭支出中依然在买房子、买车的时期。大运河沿岸、丝绸之路沿线的开发建设会异常活跃,跟已有的文化遗存保护之间的矛盾会非常尖锐。申遗成功会令这一切加一个“更”字。当地的人们更加可能借助申遗成功的果实加大这方面的建设投入。我们应该借鉴西湖申遗成功后的做法——成功一星期之后第一个动作即宣布成立西湖文化遗产监测中心。

申遗成功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应该是承担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开始世界遗产的监测。毕竟保护是我们最重要的申遗目的。

□焦点·大运河

大运河申遗成功27城市圆世遗梦

大运河世界遗产河道总长1011公里

>>范围

此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包括横贯中国中东部地区的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在春秋战国、隋朝及元朝时期都曾经历过大规模兴建。

依据历史分段和命名习惯,大运河共包括十大河段。

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险工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和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这些遗产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遗产区总面积为20819公顷,缓冲区总面积为54263公顷。

>>原因

大运河保障发展体现智慧决心勇气

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的代表对大运河给出了高度评价。各成员国代表一致赞同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历经两千余年的持续发展与演变,大运河直到今天仍发挥着重要的交通、运输、行洪、灌溉、输水等作用,是大运河沿线地区不可缺少的重要交通运输方式,自古至今在保障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世界上有法国米迪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运河等共7条运河申遗成功。中国大运河的独特个性符号便是漕运,即财富和文化经由大运河集中、流动、再分配。

>>特点

大运河凸显出“活态”文化遗产特征

童明康介绍,“活态”文化遗产是大运河遗产的显著特征。山东济宁以南的部分仍在通航,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他一些河道转变成为景观河、灌溉河、排涝河,在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大运河的“活”还体现在她始终是一条不断发展变化的运河。历史上,因为黄河改道等自然原因,大运河就曾多次变迁。近代以来,随着传统功能部分退化,运河使用功能发生变化,管理维护设施不断更新,运河沿线城市面貌也持续改善,而这些变化共同为大运河作为活态文化遗产的价值做出贡献。

妥善处理好遗产保护与“活态”遗产持续利用是大运河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

>>影响

申遗提升改善沿岸民众生活环境质量

童明康表示,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运河申遗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推动下,社会各界对大运河保护给予高度关注,掀起认识、研究、爱护大运河的社会热潮,这将吸引大量社会资源向大运河遗产保护领域聚集,使遗产保护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显著改善。申遗成功必将引导并推动沿岸城市文化品位提升,改善沿岸民众的生活环境和品质。

“大运河不仅成为增强文化凝聚力、创造力、亲和力的精神家园,更逐步成为广大民众宜业宜居的美好家园,成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童明康预言。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