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理性”看待官员自杀现象(4)

【案例】应“理性”看待官员自杀现象(4)

【启示与思考】

近段时间,官员自杀现象俨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公众对此类事件高度敏感也引发了各界舆论不同的“声音骚动”,有的是用讽刺、消遣的字眼在“娱乐”官员自杀现象,有的是起哄看热闹,有的是惋惜关注,等等这些,一时间把官员自杀现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笔者认为,公众无论从何角度看待这类现象,都应该有一颗真正理性的心,有一种辩证的态度。其一,如果是自杀者贪污腐化、祸国殃民,他的自杀可能是大快人心的好事。但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的政治精英,官员们承受着来自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隐性压力挑战,他们的身心健康极易在发展的诉求、舆论的压力、突发事件的应对、刚性反腐中受到挫伤,久而久之就会积少成多,成为威胁官员生命的最大隐患。

官员抑郁死亡,其真相不能烂尾。近年来出现的一些类似的官员非正常死亡案例表明,官员因抑郁死亡事件常常会沦为盖棺无定论式的草率了结;甚至于即便一些进入反腐调查视线的案件也常常因为关键人物的非正常死亡而烂尾。官员抑郁死、真相不了了之既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不认真,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死者的不负责任。仅仅用简单一句“抑郁症、压力大”来解释官员非正常死亡现象难以让公众信服。无论官员因何而死,有关部门都应该启动死亡原因调查程序,并在掌握真相之后向社会进行公开发布相关信息。

对此事件,除了官方及时公布官员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减少质疑和传言之外,舆论也当保持理性和冷静。当公众理解了官员们所面临的压力,对于官员的自杀事件或许就会多一份冷静和思考。

最后,在惋惜官员自杀现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对官员们身心健康方面的关心关注,不能只压担子不给粮草,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应该探索更多、更直接、更有效的干部关心关爱机制,当好干部的“出气筒”和“心理医生”,“治疗”干部成长中的“病灶顽疾”,使各级干部有一颗健康向上的心,有一股积极进取的劲,进而保持干部队伍的和谐稳定,创业发展。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