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之路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丝绸之路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批准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遗产名录申请报告。这标志着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这一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前,伊朗国家利益委员会战略中心主任,伊朗前外交部长阿里·阿克巴尔·韦拉亚提博士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行的讲座中提到,伊朗对习近平提出重振丝绸之路表示欢迎。他说,重振丝绸之路可以进一步促进两国的贸易和交流,并深化两国的双边合作。

“丝绸之路”是合作新范式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和结构日趋分化,南北差距呈现复活倾向。在此背景下,美国又开始推进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区域经济整合,试图主导21世纪全球经济新秩序,使得世界经济格局再临南北分野风险。面对新形势,中国大胆提出“丝绸之路”新构想,主张打通陆海战略通道,通过实体项目的实施,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基础市场的形成,促进广泛的互联互通,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从根本上缩小经济发展差距,纠正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形成了全新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思维,也必将确立符合世界经济发展多样性的合作新范式。

上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东西两大对立的阵营瓦解,互不往来的两大平行市场打通,世界经济迎来了全球化和地区化并行发展的新局面。在世界经济秩序上,“关贸总协定”机制发展成“世界贸易组织”体制,同时,“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和“诸边自由贸易区”快速结成,国际经济合作在不同层面上全面展开,极大地促进了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世界经济总量倍增,“南北差距”等发展不平衡问题得以缓解。与此同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大搞“金融自由化”,推进“产业资本主义”向“金融资本主义”的转轨,蓄积了巨量的资产泡沫,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极大地破坏了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条件。

对此,发达国家为了重整有利于自我的世界经济秩序,不断推出新提法、新工具,试图对新兴经济体展开“新形式的纵向整合”,以确保其“无可赶超”的地位,使南北差距固定化。其最常用的手法,就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为名义的“自贸协定”(FTA)、规制新兴经济体发展的“伙伴关系协定”(EPA),以及单向约束后发展中国家的TPP。在这些机制中,发达国家通常以减让关税为诱饵,附加迫使对方开放市场的“投资规则”、约束产业发展的“产业标准”、固定技术差距的“知识产权保护”,甚至附加“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试图以“事前的规约”推进“机制建设”和“区域合作”,其实质是对后发展国家实施“约束和管理”。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和斯蒂格利茨不约而同地指出“TPP不过是个约束机制,而不是促进自由化的框架”。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构想,则以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前提,通过实体基础设施合作建设,共同构建产业发展条件,在合作中促进相互投资、产业融合、贸易便利,因地制宜,依据实际,共同形成有利于共同发展的贸易投资乃至人员、信息和资金移动的新规则。这就是我们主张的人财物互联互通,即道路联通、产业互通、人心相通、政策法律制度相融相通。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