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2)

世界文化遗产——白川乡和五屹山历史村座(2)

合掌造是日本一种特殊的民宅形式,合掌造为木造建筑物,在兴建的过程中完全不用钉子,但仍然十分牢固。合掌造的屋顶十分陡峭,这使积雪容易滑落不会堆积,以避免冬季的大雪将屋顶压垮。合掌造每隔三、四十年就必须更换老朽的屋顶茅草。更换茅草需要大量人力,故每次有哪一家人的屋顶需要翻修,全村的人就会同心协力一起完成,这种合作方式称为“结”。传说这种建筑形式是13世纪初平氏家族在源平合战战败后遁入深山,为了御寒并躲避追兵而建造的。目前保存下来的建筑物大约是在江户时代中后期兴建的。

宽敞的阁楼往往被农民用来养蚕

宽敞的阁楼往往被农民用来养蚕

合掌造其房梁东西走向,使房屋能获得充足的采光量,减小风力,坚固的正三角形屋顶可以避免冬日的大雪重压,体现了人们的生活智慧。每座民居内部空间很大,住几十个人没问题。古村落限制村民更改民居的内部装潢,为的是保持世界遗产的历史延续性。不仅房屋架构有学问,合掌屋的生活方式也充满智慧与人情温暖。合掌屋屋顶的茅草每三四十年得更换一次,每次约需要200人一起花上两天时间;全村平均一年约有2至3座要换屋顶。为了能够顺利进行这项大工程,村里衍生出一种制度:哪家房子要换屋顶,左邻右舍都要一起帮忙。这些合掌屋结构即使遇上地震或大风雨,仍可安然无恙。将合掌造介绍给全世界的,是德国的建筑学者,他在1935年左右于日本进行传统民居样式的调查,实地走访合掌造后大感惊艳,在《日本美的再发现》一书中赞誉其为“极端合理,就连日本境内也相当罕见的传统庶民建筑。

白川乡“合掌造”建筑村落位于日本岐阜县白川村,村内现保存“合掌造”建筑100多栋,目前还居住着600多人,这里是世界各地资深游客喜欢光顾的一个独特景观。在野外博物馆的“合掌造民家园”里,将 25 栋在白川乡各地使用过的“合掌造”房屋移建、保存在这里。园内还按古代农村的模样,建有寺庙、水车小屋、烧炭小屋、马厩等建筑。其中有染色、机织等传统工艺的表演,游人在这里还能亲自体验一下。秋天,举办浊酒节,节日期间请普通观光者喝上一盅混有米饭的白浊酒。在会场之一的白川八幡神社内,办有浊酒节之馆,利用木偶人模型介绍在节日上举行的狮子舞等。

这里是世界各地资深游客喜欢光顾的一个独特景观

这里是世界各地资深游客喜欢光顾的一个独特景观

保护自然人文风貌

无论就结构和建筑方法还是内部空间的使用方式来看,这些农舍都是最高发展的日本木结构房屋的典范。到19世纪末,在白川乡五屹山地区的93个村庄里还有1800座这样的房舍。后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进,山区的生活方式也有了剧变。许多传统的房屋消失了,许多独特的乡村景色也遭到破坏。在本世纪内,所有合掌式的房屋已消失了92%,而大多是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消失的。在荻町、相仓和菅沼,合掌式房屋还保留得相当完整。这三个村庄的村民在本世纪70年代同当地政府合作,发起了一场保护运动。他们认为如果不采取行动,他们的村庄环境就会被摧毁。他们想保存整个村庄的风貌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田野、沟渠、道路和森林,以及建筑,村民们成立了保护协会,每个村庄都采用了国家的合法保护制度。根据这些合法的传统保护制度,这三个村庄都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责任编辑:蒙时辰,蔡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