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财政“注水”能耍多少“歪招”(3)

基层政府财政“注水”能耍多少“歪招”(3)

如今需防外地来“引税”“买税”

面对基层的叫苦之声,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2013年,醴陵市年初制定的财政收入目标仍然向上攀升,达到41.7亿元。好在随着当年市委领导班子的更替,事情出现了转机。

2013年9月,醴陵市人大举行会议,将财政预算收入目标调减为36.41亿元,这是近20年来市人大第一次调减预算收入目标,且幅度超过5亿元。“作出这个决策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醴陵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廖军说,市委市政府承受了考核的压力、评比的压力,还有舆论的压力。

财政预算收入调减之后,醴陵市想方设法“节流”“开源”,一是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二是调减了一批一般性支出项目,三是加强对企业偷税漏税的稽查。醴陵市财政局局长陈建球认为这是“理性的选择”,是醴陵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体现,“过高的增速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调减不切实际的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在醴陵各界引发极大反响。醴陵陶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李经文说,从2013年第四季度开始,他所在的企业就没有再被要求预缴税收了,现在都是按时缴税。“这件事做得好,减轻了企业不少负担。”廖军反映,今年年初醴陵市举行人大会议,很多企业界的代表认为,不逼迫企业缴“过头税”,是“政府做的大好事”。

基层干部更是欢欣鼓舞。“压在我们头上的大山搬掉了”,西山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程高翔如释重负地对记者说,取消不切实际的财政收入高指标,“这是真正的实事求是、正本清源,为地方发展挤出去了‘水分’,从而解放了干部,让他们真正有精力去服务民生,服务企业。”

据记者调查,高指标逼迫下诱发的各种征税怪象,不仅仅发生在醴陵,在国内不少地区都存在。对这种急功近利、祸患无穷的做法,一些县市近年来已经纠正,有的正在纠正之中,但还有的地方仍然持续上演。正因为如此,醴陵的干部都明白,如今再不干“引税”“买税”的事情,但也要想方设法守护住本地的税源,防止外地县市前来“引税”“买税”。(半月谈记者 段羡菊 阳建)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