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蛋糕”同时要分好“蛋糕”

做大“蛋糕”同时要分好“蛋糕”

在关于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讨论中,人们常常陷入一种思维上的误区,即纠缠于到底是谁优先的问题。实际上,这种争论背后体现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的逻辑。从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即发展是解决公平正义问题的前提,同时,分好“蛋糕”有利于做大“蛋糕”,解决公平正义问题有利于发展。因此,二者并不存在必然的优先性,而是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反映出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要求。

第一,做大“蛋糕”是分好“蛋糕”的前提条件,也是解决公平正义问题和实现中国梦的坚实物质基础。

分好“蛋糕”固然重要,但是抽象地谈如何分配“蛋糕”、只讲分好“蛋糕”不讲做大“蛋糕”则是错误的、片面的。这正如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中,分配方式固然重要,但一种分配方式得以可能并获得合理性的前提是生产的总量。因此,分好“蛋糕”是历史的、有条件的。从方法论角度来看,脱离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而抽象地谈论“蛋糕”分法,是一种非历史的形而上学思维,比如,我们曾经搞过的“平均主义”和吃“大锅饭”。实际上,那种“只讲如何分好‘蛋糕’,不讲如何做大‘蛋糕’、扩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物质基础”的做法,尽管也打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旗号,但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对那种从价值的角度看颇具吸引力的“按需分配”方式尽管十分推崇,但又十分警惕。他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告诫人们,不要抽象地谈论按需分配原则,只有“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只要在这个阶段内,“发展是硬道理”就仍然具有重要价值,解决当今中国所有问题的根本就仍然要靠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