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巨轮在全球改革竞合中“破浪前行”(2)

摘要:置身于纷繁复杂的全球经贸大环境,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上半年起步不凡,砥砺奋进,博弈于各国不同的政策取向之间,在风浪中保持了经济的总体平稳运行。作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改革的点滴进程无不时刻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目光。

向改革要动力

4月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春季会议上,副总裁朱民称今年为全球经济“改革年”。在美国,虽然遭遇国会僵局,奥巴马政府仍试图推动移民和税制改革,并启动“再工业化”战略和“学徒计划”。在欧洲,银行业联盟基本成形,促进就业和增长的改革方案正在酝酿,德国则推行“工业4.0”战略。在日本,安倍内阁在实施货币和财政“双扩张”后,近日又公布了一揽子改革,包括下调企业税,放松对土地、企业和医疗业管制、吸引移民和促进女性就业等。

2

(图片说明:6月16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IMF总裁拉加德(右二)出席新闻发布会。)

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也跃跃欲试。印度新任总理莫迪承诺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完善税收和简化企业法规限制。墨西哥也在推行劳工、电信和能源改革。南非实施了工业政策行动计划,促进经济深度工业化。

而中国经济改革正成为全球经济转型求变的主要力量。特别是3月份两会之后,中国实质性改革动作频出,几乎每周国务院常务会议都有新政出台,从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到探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从扩大营改增试点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垄断或准入受限行业,其主旨皆是赋予市场更大空间,调整经济结构和改进资本、资源和财富的分配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中国正加入一场全球改革竞赛。虽然各国所处阶段不同、面临问题各异,但破除僵化机制、释放市场力量、提升生产链位阶,同时优化调控方式这些大方向却基本一致。这场竞赛不可回避,这些进程相互激发,关乎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的前途。谁能在后危机时代的大变革中率先完成自我革新,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竞赛中占据先机。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改革的推进速度和力度至少不输于他国。美国长期受到国会政治掣肘,改革在争议中步履维艰,欧盟在内部利益协调上耗费太多时间,日本、印度等国的结构性改革尚处于蓝图阶段。相较之下,中国新领导层的改革意志更为坚定,社会共识更为明确,路线方向更为明晰,其决策机制和执行力也更为高效。英国阿什莫尔投资管理公司研究主管扬·德恩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消除了基础设施瓶颈和改革所面临的政治障碍,因而处于有利地位,且这种优势在未来几年将更加明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