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四个统一”

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四个统一”

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是一个涉及教师、教材、课堂、学生等多维要素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论原则,推动实现教学起点与对象特点的统一、“教材”与“学材”的统一、“讲出来”与“听进去”的统一、“课内教”与“课外延”的统一,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读懂学生,实现教学起点与对象特点的统一

了解学生成长规律是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总前提。思政课教学既是一项集价值观培育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的特殊理论教学类型,也是一项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特殊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标是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和制度认同,最终将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深化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首要环节就是要真正读懂学生,实现教学起点与学生特点的统一。

读懂学生,首先要立足于学生成长需求与教学需求、学生物质需求和深层精神需求、学生现时应急需求和未来根本需求、学生个人需求与群体秩序需求的相互对接,树立科学发展的改革理念:树立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多角度增强人文关怀;树立实践理念,既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实践,明确新时期高校思政课发展的新要求,又着眼学生生活实践,满足学生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要;树立合作理念,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积极作用,上下联动、协调一致,构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良好教学格局。

读懂学生,关键要从纵横双重维度研究学生,深化对其成长成才问题的把握,确保改革充分体现学生利益诉求,增强学生主体身份认同。纵向方面,要深入群体调研,借助多学科研究方法,以总体时间为主轴,设置心理、交往、学习等多个自变量,动态考察学生不同成长时间点发展变化,摸索大学生成长变化的一般规律及特定时间点易发生的影响事件。横向方面,要深入学生个体,创建学生成长成才案例库,挖掘影响大学生思维动态和思想转变的内外因素和偶然事件,全面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观念整体状况、一般特点、最新动向。在此基础上,坚持纵横交错,全方位动态考察大学生思想观念形成和发展状态,探究其中规律及影响因子,真正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为,切实提高改革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研究教材,实现“教材”与“学材”的统一

吃透教学内容是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总依据。“教材”是思政课教学的讲授蓝本,是正确进行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依靠资源,也是其他教学资源得以展开的根本依据。“学材”是对“教材”的实际运用和拓展深化,既反映教材体系的整体面貌,又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规划对“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充实。只有实现“教材”与“学材”的有机统合,才能确保蕴藏在教学内容中的知识板块、价值内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实践指引。

实现“教材”与“学材”的统一,核心在于构建一个科学的教材体系和细化一批鲜活的教学专题。首先,要形成一个以国家统编教材和教学大纲为轴心,以各高校结合教学实际需求而自主开发的教学辅助用书为补充的教材系统。其次,具体到每门课程,要将系统化的教材体系转变为专题性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有效转化。要依据时代性原则,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和核心,反映教学环境变化和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的现实,准确定位专题教学目标,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品质;要依据针对性原则,深入剖析教材体系,把握教学内容的关键节点,挖掘专题教学的社会功能,始终保持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风格;要依据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原则,在课程设置的基本原理指导下,使各专题教学既能成为拥有详实内容的教学板块,又能通过细化各级教学专题,实现版块之间互相支持、协调发展,始终保持学科特色的教学意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