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优化路径的选择 (4)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优化路径的选择 (4)

四、以统分结合的架构,强化社会保障管理方式的转变

1.建立“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委员会”作为国家协调机构

(1)成立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委员会,直接向国务院负责。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委员会作为全国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事务的决策与协调机构,负责审议社会保障体系规划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协调相关部门的关系。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总理或副总理、国务委员担任,配备少量专业人员负责社会保障规划研究、日常事务及文件处理。委员会成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财政部、教育部、税务总局等社会保障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

(2)强化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事务的宏观协调。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委员会主要职责:一是规划和指导城乡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拟定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年度、中期和长期发展规划。二是制定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各项目的有关政策、法规、条例,起草有关法律草案。三是对全国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事务进行宏观管理,协调地区之间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利益和关系。

2. 建立国家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信息管理平台

(1)建立全国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信息数据库,形成纵向贯通、横向互联的信息共享机制。按“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原则,基于目前省、部两级信息建设的基础,建立城乡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基本信息数据库,形成部、省、市、县、乡镇、村六级纵向贯通,国家各部门横向互联的共享机制,为国家决策和协调、数据查询和动态管理提供依据。

(2)实现全国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信息全国联网。由国家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委员会牵头,完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开发,建立上下各级业务互通、省部际之间信息互联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综合管理网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国家超级数据库,省、部级建立数据转换中心,市县普遍建立服务器和终端采集系统,使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即政策发布、数据统计、报表分析等,主要通过网络完成。

3. 实现管理体制的省级统筹和经办管理方式的改变

(1)社会保障管理要从原有的市县级提升至省级,实现管理主体层次的提升。从广东和江苏的经验来看,社会保障经办机构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是较好的选择。按“管理层次提升,服务端口下移”的原则,重新理顺省、市、县、镇四级管理机构的关系,合理分配事权。实现省级统筹以后,省、市级经办机构不应再负责直接面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的业务,具体服务工作应真正实现属地化管理。

(2)在省市级经办管理上,加快政府购买服务。近年来,不少国家在逐步推进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的社会化经办工作。比如,1992年,英国通过《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法》,将原来设立在社会事务部内的经办机构改组为脱离政府的独立公益组织。美国政府的老年人医疗照顾(Medicare)和医疗救助(Medicaid)两大医疗保障制度的很多具体管理工作,也是由卫生和公共服务部下属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外包出去进行管理,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中心将所需完成的工作分类细化并编码,给每一项工作明确定义并测算出工作量,并以此为依据与第三方签订承包合同,委托其开展这些管理工作,委托合同主要由美国的蓝盾计划和蓝十字计划承接。[19]这些改革被认为有助于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效率,避免政府机构的膨胀。

我国的社会保障经办管理属于政府经办模式。有关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分别牵头负责相关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和监督管理,各项社会保障业务的具体经办工作则由这些行政部门的下属机构负责。目前,在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背景下,应该推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社会化,如推动商业保险业来经办社会保障业务,推动社会机构代办和代理社会保障服务。

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社保局积极探索,与银行、企业、商业保险公司等机构签订协议,将社保的非核心业务委托其办理,其实质就是政府通过购买的方式,委托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洛阳社保委托经办的承接主体,从最初的商业保险公司扩大到银行、大型企业和第三方中介机构,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从最初的医疗保险病例初审业务扩大到异地就医委托结算、办理部分社保业务等,政府购买服务付费方式从协议付费到账号管理付费、承接方节约经费等,体现出多渠道、多样化、多形式趋势。从而增加了业务经办网点,提高了服务效能,较好地解决了社保经办人员不足与覆盖面不断扩大的矛盾,走出了一条社会保险委托经办的“洛阳模式”。[20]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