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规模的多国海上联合军演——环太平洋军演(RIMPAC)将于今年6月底开始。23个国家将参加此次军演,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首次参加的中国。
在本次问答专访中,陈琪阐述了此次军演的意义以及其对环太平洋地区的影响。他解释称,互不信任一直存在于中美军事关系中,本次军演既有可能会进一步恶化两国军事紧张关系,也有可能会改善整个局面,这要取决于双方合作时的坦诚开放程度。
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中美军事关系的现状?
当前中美关系中相互不信任问题突出,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时爆发冲突的火花。
中国希望可以与美国建立起新型大国关系。而新型大国关系的实质是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通过合作避免并管理大规模冲突。
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一努力下,中美两国的学者、政府官员以及部队军官普遍认为中美军事关系是最脆弱的环节。军官、专家甚至是公众都相信中美两国在军事方面芥蒂颇深,军事关系上的严重不信任和相互猜疑,超过了经济上的摩擦以及政治上的对立。比如,中美两国出现政治对抗是由于两国存在意识形态差异,尽管两国不时有言语上的冲撞,但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控制这种分歧。而军事关系则与此不同。
中美双方军事上的紧张、对立和不信任在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后急剧上升。但自2010年起,双方都做出了大量努力希望可以缓解彼此之间的紧张关系。2013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进行了会晤,希望可以防止中美关系尤其是军事关系出现恶化。正是在这次会晤过程中中国决定参加2014年的环太平洋军演。此间双方进行了多轮高层军事官员互访,包括了两国国防部长的互访。如2014年4月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Chuck Hagel)参观了中国位于青岛附近的海军基地。
尽管中美双方在记者招待会上都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推动两国间的合作,但当涉及到海上安全以及海上岛屿领土主权问题时,两国依旧会爆发冲突。两国高层领导人都曾提及这类冲突,这暗示着双方一直以来都很清楚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着不信任与摩擦,而双方出于国内外的压力也不再想掩盖这一问题了。
中美两国之间的军事交流与会谈并没有阻止双方互不信任状况的加剧,而且紧张关系也不仅局限于军事层面。两国之间的差异不断扩大、分歧不断增加。由于整体战略关系糟糕,两国的军事关系也很难有实质性的改善。
近期两国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又遭到了挑战:美国指控五名中国军官盗取商业机密。这一举动显示出了美国决策者对于中国的崛起日渐不满,且对于两国战略关系的改善缺乏信心,也可能是美国商业利益团体与政客对美国战略选择产生影响的结果。过去,美国政府就曾在不公开情报来源或是不一定有充足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做出指控。银河号事件即是例子,美国称要检查一艘驶向伊朗的中国集装箱货运船,认为其上装载着制作化学武器的材料,但最后证明是子虚乌有;此外类似事件还有美国起诉并严肃处理华裔物理学家李文和,称其偷盗美国有关核武的机密文件;美国的考克斯委员会报告也曾称中国盗取美国的核武器设计信息。美国的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中美双边关系,使两国的互不信任不断加剧。
近来造成中美关系紧张的其他事件还包括美国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冲突以及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在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风波中,美国警告中国不要学俄罗斯。这一举动使中国很不舒服,并导致了两国官员间针对彼此的挑衅式声明。在中国看来,美国加强其盟友网络建设、在亚太地区增加驻军、参与双边军演以及在中国海岸线附近加强军事侦察这些行为既没有建设性也不友好。与此同时,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从战略上都日益紧密,这也增加了中美对抗的风险。
奥巴马总统对于中美关系做出的评论主要旨在警告中国同时安抚自己的盟友。例如,奥巴马总统表示在有关钓鱼岛(日称尖阁列岛)主权问题上美国支持日本,称《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适用于这一情况。对于这样的言词中国的决策者与公众十分不满。此外,当涉及中菲在南中国海南沙群岛争端的问题时,美国官员也将紧张态势归咎于中方的挑衅。
美国的此类举动加剧了东亚地区的对抗情绪。中美两国并没有直接表现出对彼此的敌意,但对彼此的猜忌也很令人担忧,去年尤其如此。
中美之间也有一些合作,尽管比较边缘化但依然带有积极影响。如,中国、美国以及澳大利亚合作共同搜寻马来西亚失联航班MH370,这是中美在非传统安全事件上进行军事合作的一大典范。此外于中国青岛举行的西太平洋海军研讨会也具有积极意义,包括美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参与了该论坛以及军演。在此论坛上,中国与美国等国家开展了交流与对话。
如果想真正改善中美关系,两国都必须付出努力并进行真诚合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