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当下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毋容置疑。但是当前社会存在的道德滑坡、物质至上等一些现象和问题也引人深思,有人说,环境保护的问题是显性的,文化建设的问题是隐性的,都必须高度重视。分析这些现象,根本还在于政府和市场“两只手”都舞动起来,形成合力发挥好作用。
一方面,是政府这只手管得过多,大包大揽,干了该由市场这只手干的事情,导致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行业化、地域化、体制化的“三化”问题。行业化是指文化与旅游、科技等其它行业的融合度不够,基本处于自我封闭、自生自灭、自娱自乐的状态。在文化领域内部,也是各自为阵,各行其是,互不往来,缺乏做大做强的内生动力;地域化是指画地为牢,按照行政区域配置文化资源,限制文化要素的合理流动,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市场资源,形成统一的文化市场;体制化不能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门槛过高,造成恶性的内部循环。由于“三化”的问题,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不仅总量小、贡献率低,而且核心竞争力弱,缺乏骨干企业、拳头产品、特色品牌和产业集群。近年来,全国70多家文化企业先后在主板和创业板上市,我市无一家文化企业上市融资;连续四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评选,重庆文化企业均榜上无名。
另一方面,是政府这只手管不到位,失语失控,把该自己干的事情让市场这只手去干,导致文化事业发展中出现碎片化、粗鄙化、娱乐化的“三化”问题。碎片化是抵御不住市场经济的诱惑,文化的本体价值受到消耗和抑制,不少非市场性的但又是文化建设必须有的机制失灵,文化发展的整体系统受到破坏,文化发展的生态环境受到冲击,文化更多表现为一种片面、孤立、零乱的状态;粗鄙化是指当下不少的文化作品,猎奇、拜金、厚黑盛行,既无思想深度,也无艺术含量。不少媒介取消了有文化需求但无市场的栏目、版面,如文化副刊、高雅艺术、文学鉴赏等内容被广告所替代;娱乐化是指由于一些体制机制的缺失,抵御不住市场经济的诱惑,以市场为导向成为创作生产的唯一指挥棒,经济效益成为检验文化产品的主要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所谓的经济效益,片面追求市场占有率,靠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吸引受众。
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一些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主要任务就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也就是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是厘清认识。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深刻认识其发展规律。当前,我们对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些模糊甚至失误的地方。比如,泛经济化倾向的问题,简单以经济效益取代社会效益,忽视公益性文化事业;以经济规律代替文化规律,忽视文化的艺术规律;片面性的问题,比较简单而片面地用新旧来作文化工作的价值判断的“以新代旧”的非文化建设观。用现代的还是传统的、大众的还是小众来判断的“非此即彼”的非文化建设观等。我们一定要端正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的文化发展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坚持文化重在建设、贵在积累,自觉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方法观察和处理文化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防止出现孤立、静止、片面的倾向,防止避免极端化、绝对化的做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