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 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3)

重庆: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 推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3)

摘要:就重庆而言,通过十多年改革试点,文化领域改革能改的、好改的都已经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可以说,文化领域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迫切需要在进一步挖掘政府发挥作用潜力的同时,更好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让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是分类管理。要根据文化的不同属性,对文化实行分类管理,营利性的交给市场,公益性政府必须买单。之所以这样区分,是为了防止把整个文化都推向市场,给文化的本体建设造成损害。比如,改变惯有的财政投入和资源配置方式,区别主流作品与多元作品、高雅艺术和流行艺术不同性质,实行高雅艺术与流行艺术双轨制,确定不同扶持办法和管理办法,包括演出场次多与少、投入的大与小,税收的高与低、前期扶持的有与无等。总体上讲,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应向着眼于基础、长远、根本的文化项目倾斜,即关系到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主流价值强化的作品。

三是创新制度。第一,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大文化领域机构改革和政府转变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理顺与直属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实行政企、政事、政资分开。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机构,建立文化产业发展宏观指导管理体制,完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对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加强网络管理,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

第二,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推动完成转企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进行改制,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减少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市场运行的行政干预,更多运用经济杠杆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使之与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更多运用市场手段调节文化产品供需,使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职能职责,共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项目和资金为牵引,完善公共财政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的投入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转变到以效益为导向、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各类文化机构和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第四,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建立全市统一协调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制定全市对外文化交流规划,建立文化交流项目库,推行文化交流项目发布和评审制度,制定政府补贴对外文化交流项目的机制。理顺内宣外宣体制。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培养对外文化交流市场主体,提高重庆文化企业在境外市场的占有率,增加文化贸易份额。鼓励社会组织、文化机构等参与对外交流项目,建立文化交流社会参与机制。

(作者单位:重庆市文化委员会)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