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伊朗制裁效果显著
联合国安理会的四轮制裁决议都以伊朗核计划与弹道导弹研发活动为主要制裁对象,而后美欧颁布单边制裁法案作为补充,使制裁范围更为广泛,制裁效果更为显著,对伊朗造成重大打击。
第一,伊朗石油收入锐减,经济遭受重创。伊朗经济对外依赖度较高,“出口原油、进口消费品是伊朗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比较典型的地租经济国家。这种地租经济严重依赖进出口,保持经济独立非常困难”,[6]因此美国制裁恰恰击中伊朗的要害。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伊朗石油日出口量已从2011年底的250万桶下降到2013年3月的125万桶。[7]为了免受美国制裁法案的牵连,到2013年3月,已有20个国家大幅减少从伊朗石油进口。[8]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与外汇收入主要来源,石油收入占其全部外汇收入的85%,占政府收入的70%,石油收入锐减使伊朗经济处于雪上加霜的境地。[9]伊朗经济部长侯赛尼称,伊朗2012年石油收入同比下降一半,西方制裁已造成“巨大影响”。2013年11月,伊朗与六国达成核问题初步协议后,伊朗石油出口量有缓慢回升。伊朗石油部长赞加内2014年初曾表示,一旦制裁解除,伊朗能够立即恢复到每天400万桶的满负荷出口能力。
第二,货币里亚尔大幅贬值,并引发社会动荡。2012年7月1日,欧盟开始停止进口伊朗石油,导致里亚尔仅在10月份就急剧贬值40%。由于里亚尔贬值程度频创历史新低,伊朗人更多用里亚尔兑换外汇或购买黄金。物价上涨、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问题,社会既得利益者与广大民众贫富悬殊不断加大,使伊朗面临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时任总统内贾德将此归咎于西方的经济制裁,但有伊朗政界人士、经济界人士与民众认为,制裁确实损害伊朗经济,同时内贾德政府的经济政策失当,以及治理能力不济也是造成经济困境的重要因素。[10]近年来德黑兰数次爆发民众抗议活动,指责政府坐视里亚尔贬值。有西方学者指出,制裁已使伊朗陷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
第三,制裁给伊朗对外贸易造成严重困难。2012年2月,美国施压SWIFT禁止伊朗受制裁银行与实体利用其网络进行交易,欧盟随即跟进。SWIFT是世界最大的电子银行系统,在国际金融服务市场占据垄断地位,各国主要银行都已加入该系统。SWIFT为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700多家银行、证券机构、企业与客户提供交易服务,世界各国几乎每个金融机构都通过它进行金融交易。伊朗也使用SWIFT出售石油,获取能源发展的资金、技术与设备,以及买卖其它商品。失去SWIFT系统的支持,贸易无法进行,一旦发生运输事故,保险赔偿事务也将难以进行。此外,制裁还使伊朗许多对外贸易由于缺少支付程序而无法进行,伊朗不得不寻求其他金融机制、金融工具和支付渠道。2012年伊朗进出口总额约178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117亿美元、同比下降21%,进口额670亿美元、同比下降7%。[11]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等许多政要都坦承制裁造成的困境,指责西方企图打击伊朗经济,加剧伊朗政治动荡。
第四,制裁对伊朗石油工业造成重大影响。多年的制裁造成伊朗石油生产设备老化,能源业发展远远落后于既定目标,石油生产和出口领域都受到损害。例如,中石油在伊朗的石油开发项目和海上气田项目受到制裁影响,关键设备如天然气压缩机无法运进伊朗,使其项目推进速度缓慢。由于缺乏精炼设备,伊朗在大量出口石油的同时,50%的汽油消费却需要进口来补充。伊朗曾在2007年因强制推行石油配给制还曾引发社会动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