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批评“虚多实少”,避重就轻少“辣味”
东部一个县委书记坦言,当前基层干部的反思能力和自省意识亟待提高。在调研中,一些干部谈集体多,谈个人少;谈优点多,谈缺点少;谈过往多,谈现在少。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查找问题避重就轻、自我批评虚多实少等现象较突出。
一位科级干部告诉记者,单位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表态要和每位一线职工谈话,且要求必须给领导本人或班子成员提意见。如何既提意见又不得罪领导,这让大家犯了愁。
“也许领导是真心想听取意见,但长期惯性让大家不敢提。最后,有的批评虚晃一枪,有的干脆把领导的优点硬说成缺点,还有的先自我批评,再表态要做好本职工作。”这位干部说。
一些基层干部搜集了本单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给领导提的批评意见,主要包括:不注意身体,经常加班;不关心家人,以单位为家;处事不公,对自己严、对他人宽;架子太大,从不在基层吃饭;不注意个人形象,总是操心工作上的事……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滨认为,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面广量大,必须以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坚决反“四风”,让媒体和群众广泛参与监督,倒逼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务求实效。
反“四风”须防止用“形式”反“形式”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调研指导后强调,改进作风要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能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用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影响活动健康发展。要采取有效措施,举一反三,防止和避免活动走形变味、做成夹生饭。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搞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解决问题的成效,改进作风的程度。但一些地方和单位热衷于编“一二三四五”,文章材料搞一大堆,实际效果看不到。往往某项具体工作还没做完,口号已经喊得山响,而喊出的口号未必有结果。
查找问题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有些党员干部报告虽听了、笔记虽记了,却没有入脑入心,更没有触及自身问题;有的满足于发征求意见表、开座谈会,对征求到的意见却不分析、不梳理;有的满足于与群众握握手、拍拍照,却没有认真听取群众心声。
“问题的苗头不容忽视,问题的根源更值得重视。”吴亦明分析,一些地方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热衷搞形式,究其根源,是一些干部没有把自己摆进去,不愿深刻反省。有的干部敷衍了事、觉得差不多就行,还有的认为在第一批活动中跟着学过了、问题改过了,主观上不想“实打实”、客观上不愿“硬碰硬”。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出效果,关键在务实。一些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只有力戒形式主义、力戒搞花架子、力戒表面文章,才能真正使党员干部摆正自己的位置,提高服务群众的工作质量,确保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达到预期,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记者 凌军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