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巴西利亚(2)

世界文化遗产——巴西利亚(2)

拓荒、起飞、和平发展的“三部曲”

巴西利亚城市的建设道路,可以用三个阶段来形容。首先是一条拓荒者的路。在50年前的20世纪中叶,这里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荒原和丛林。那时的巴西,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由于交通地理条件好开发早,因而比较发达,而广阔的中西部地区由于地处内陆,发展则十分落后,在库比契克总统的亲自指挥下,5万名建筑工程技术人员迅即开赴这里,打响了一场特殊而又艰巨的战斗。从1957年至1960年,只用了短短的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一座崭新的城市在荒原上拔地而起。

其次,是一条带动巴西经济起飞的路。把一座城市设计成一架飞机,这想象力实在太丰富了,其寓意和象征性也是非常深刻的。那就是希望新首都巴西利亚像飞机一样引领巴西迎着朝阳展翅高翔。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设计者的匠心没有白费。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里,巴西的经济一路高歌,飞速发展,以致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巴西奇迹”。

巴西利亚三权广场

巴西利亚三权广场

最后,是一条以人为本的和平发展之路。只要徜徉在巴西利亚的街道,就会看到许多建筑甚至是广场绿地都同“人”与“和平”有关。城市中心的三权广场遍地都是和平鸽,里面还建有和平鸽巢。在“H”形大楼的两侧各有一只巨碗形状的建筑,一只碗口朝上,是众议院,象征着广泛听取民意,体现了民主、自由和开放;一只碗口朝下,是参议院,象征着重大问题要集中,体现了集中统一的精神。在广场西侧是最高法院大楼,大门前有一尊法官的塑像,用布蒙住双眼,其寓义是要求法官执法要六亲不认,公平公正。司法部大楼,从大楼前伸出的6块弧形水泥板不断流着水,意寓人民在流泪,它提醒司法官员要时刻关注人民的疾苦。三军总部大楼前的宝剑雕塑,剑身与剑柄折断分离,剑身像一座纪念碑高耸于前,剑柄以奇特的造型横卧于后,象征着不要战争要和平。剑柄其实是一个有回声设计的检阅台。每年国庆节,总统都要站在这里检阅三军仪仗队,不需扩音器,只要大喊一声,嘹亮的声音就在空中久久地回响。

驶向东方的“巨型飞机”

在灯火通明的夜晚从空中俯视,巴西利亚宛如一架驶向东方的巨型飞机。“机头”为突出于半岛尖端的三权广场,周围建有总统府、最高法院和议会大厦 。“机身”为一条长8千米、宽250米的东西向大道。“前舱”是政府各部大厦、广场和大教堂;“后舱”是文教区、体育城、电视塔等;“机尾”是火车站和向南北伸去的铁路,是工业区和印刷出版区;再向后是小型工厂。“ 机翼 ”为住宅区 ,设有托儿所、学校、运动场、影剧院、医院、商场、餐馆等。“机翼”和“机身”的连接处为中央商业区,设有超级商场、银行、邮电大厦、国家剧院、大饭店等商业服务设施。生活区之间隔着绿地,或者花圃和丛林,四季常青,使人感到虽身处高楼群内,却不乏大自然的情趣。人工湖面积44平方千米 ,蓄水 5亿立方米,分南湖和北湖,附近有动物园和植物园。湖滨为使馆区和私人住宅区,湖中岛上是称作水晶宫的外交部。外交部办公楼被称为“伊塔马拉蒂宫”。整座大楼大厦立身于湖水中,四壁由玻璃构成。大楼四周水池环绕,白云、蓝天、水、高楼群构成—幅美丽非凡的图景,被誉为水晶宫。水晶宫正门的湖面上一块圆形巨石,“漂浮”在水面上。走近细看,才发现它实际上是由五块形状奇特的石块绞合在一起的。这个球象征着世界,而五块怪石代表着世界五大洲。

巴西利亚电视塔

巴西利亚电视塔

巴西利亚是城市设计史上的里程碑。从居民区和行政区的布置到建筑物自身的对称,它表现出城市和谐的设计思想,其中政府建筑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每年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这个享有"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称的新兴城市。

责任编辑:李彤,蒙时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