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戍边卫国的战略文化智慧(2)

范仲淹戍边卫国的战略文化智慧(2)

摘要:范仲淹创造性地提出了议攻与议守二策。所谓“议攻”,就是浅攻,攻其近,集中优势兵力,拔其要寨,战其地后再修城寨,然后守以士兵,步步为营。“议守”就是在分析敌我双边实力态势基础上,采用《孙子兵法》之“分建诸侯”之策,仿效隋唐屯田之法,“因置营田,据亩定课,兵获余羡,中粜于官,人乐其勤,公收其利”。攻与守的总体策略就是“用攻,则宜进其近,而兵势不危;用守,则必图其久,而民力不溃”。不仅如此,还对西夏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之后,范仲淹便开始寻找战机,突袭制胜,很快收复了灵州、夏州等重要边城。

善于改革 运筹帷幄

在延州前线,范仲淹与韩琦同心协力互相配合,大胆改革。首先整顿改编了延州的军队编制,淘汰老弱残兵,强化精兵强将。军纪严谨,赏罚严明,对有功者奖,有罪者罚,罪大恶极和克扣军饷的贪污官吏,一经查实,当众斩首。这样一来边防官兵人人心悦诚服。不久,范仲淹等统帅训练出了一支勇猛善战、纪律严明的作战劲旅。军队练好了,边防巩固了。

范仲淹创造性地提出了议攻与议守二策。所谓“议攻”,就是浅攻,攻其近,集中优势兵力,拔其要寨,战其地后再修城寨,然后守以士兵,步步为营。“议守”就是在分析敌我双边实力态势基础上,采用《孙子兵法》之“分建诸侯”之策,仿效隋唐屯田之法,“因置营田,据亩定课,兵获余羡,中粜于官,人乐其勤,公收其利”。攻与守的总体策略就是“用攻,则宜进其近,而兵势不危;用守,则必图其久,而民力不溃”。不仅如此,还对西夏实行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之后,范仲淹便开始寻找战机,突袭制胜,很快收复了灵州、夏州等重要边城。

一边巩固边防城堡,一边强化军队素质。与此同时,范仲淹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做好边境少数民族的工作。维护边境少数民族的利益,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保障他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争取边境少数民族对宋朝的信赖和拥护。范仲淹亲自看访或接见少数民族酋长,和他们推心置腹,促膝谈心。分给他们土地、粮食和生产工具,帮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保护他们的合法利益,并对一切有功人员给予奖励。酋长和边境少数民族,人人心悦诚服。不久,羌族部落纷纷前来归顺宋朝。这样一来,西夏越来越被孤立,北宋边防越来越巩固。

范仲淹通过采取不同对策,区别对待羌族“熟户”与“生户”,恩威并施,安抚笼络,取得了实效。对于一向归顺宋廷的“熟户”,乘借修筑堡寨之机给予安抚与慰劳,让其守边御敌。对这一措施的功效,苏轼有文曰:“宝元庆历中,赵元昊反,屯兵四十余万,招刺宣毅、保捷二十五万人,皆不得其用,卒无战功。范仲淹、刘沪、种世衡等,专务整辑蕃、汉熟户弓箭手,所以封殖其家,砥砺其人非一道。藩篱即成,贼来无所得,故元昊复臣。”对所谓“生户”,范仲淹则多方给以招纳与争取,以分化瓦解敌国。对于陕西泾原路与西夏关系密切的明珠、灭藏、康奴三大部落,采取“北取细腰、葫芦众泉为保障,以断贼路”,首先从地理上切断了他们与西夏的联系,然后再派人予以收编。此后,环庆路内的六百多个部落的羌民大都为宋所用,使当地的民族关系逐渐走向缓和。

当时,边境上流传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民谣。一贯骄横狂妄、不听劝告的赵元昊并不死心,他几次率部来犯,都是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军事屡遭战败,粮食日渐紧缺,物资来源枯竭,西夏的国力逐渐消耗殆尽,迫使赵元昊不得不向宋朝求和。

范仲淹的战略思想避免了不必要的战争伤亡,减少了大批物资消耗,团结了少数民族关系,因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胜利,西北边境战云密布的紧张局面缓和了下来……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