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人去后”。从政者往往都想在民众中得到一个好的政声,然而,官员在位与不在位,其政声有的会大相径庭。有些人在位时,前呼后拥,满耳都是阿谀恭维之声,一旦下台,则立即引来贬议纷纷,严重的甚至有贪官落马后,人们以一种“送瘟神”的心态,敲锣打鼓放鞭炮。
真实的政声,往往要到“人去后”方能显现,这种时间上的相对滞后性,反映了事物的一种规律: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为官从政,是否真正在为人民谋利益,不少事情是需要时间检验的。那些热衷于花里胡哨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沽名钓誉、矫揉造作,虽然一时会造成某种热气腾腾的假象,给主政的官员脸上“贴金”,但正如老百姓说的“屁股一走,问题出来”,会给当地留下无穷的祸害,原先虚假的“泡沫政声”,最终也会被真实的政声所代替。
“政声人去后”的现象,提醒官员们“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真正获得好政声,一定不可鼠目寸光,围着个人私利转,而必须牢记党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像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等人民的好公仆那样,既有官德,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又有政绩,求真务实,为民造福,在岗位上为人民做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