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这番“拘谨”心态根源何在?实事求是地说,目前行政权力对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在某些领域还存在“越位”干预的情况,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还无法完全发挥它应有的威力。一旦市场规律要让位于行政权力,企业要生存发展,便不得不紧跟行政“指挥棒”,甚至对行政权力形成依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自然无法与政府官员形成平等对话,指望其畅所欲言地提意见,恐怕有些难度。
只有在客观上拥有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在主观上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企业才可能“敢说话、说真话”。李克强总理在此次座谈会上提出,“企业是经济的基本细胞,是市场主体。”承认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就须赋予企业充分的自由,减少行政干预。新一轮深化改革也正是着眼于此,划清市场与政府的界限,解决“两只手”角色不清、功能错配的问题。在计划经济时代,政府意志对于经济运行有很强的指导效应,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发展条件密不可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经济逐渐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便是企业主体地位逐步明确,市场规律与宏观调控逐步结合的过程。在这一阶段,政府的角色需要从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者”转换到“环境创造者”上来:政府为企业竞争营造公平的市场框架,让企业成为自身经营活动的主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