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29日刊发题为《当代民主危机:西方的认知》的署名文章,作者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所所长郑永年。文章内容如下:
近年来,民主再一次成为国际学术界和政策界最热门的一个话题。当然,这次的热点不再是上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所说的“第三次民主化浪潮”;相反,这次人们热烈讨论的是民主所面临的危机。
的确,无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今天的民主都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深刻的危机。但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民主所面临的挑战和危机表现为不同形式。无论已经民主化的国家、正在民主化的国家,还是那些还没有民主但在追求民主的国家,都必须思考今天民主所面临的问题。
民主衰落导致两个极端
民主到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危机呢?先来看看西方学者的论述,他们是如何看待和诊断今天西方和非西方民主所面临的问题?
简单地说,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普遍呈现出一种现象,就是两个极端现象的共存,一方面是公众对民主制度的普遍冷漠,另一方面是西方社会的激进化。公众对民主的冷漠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例如,发达国家的选举投票率一直不高,民众并不认为民主与自身利益有很高的相关性。但社会的激进化则是最近的发展。西方社会在上世纪60年代,社会曾经出现激进化,但此后社会就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在很长时间里,激进化一直被视为是非西方世界发展中社会的现象。最近西方社会的激进化的主要原因,在于西方所面临的经济危机,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的社会运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都是激进化的体现。
民主衰落的最直接原因在于中产阶级的衰落。中产阶级可以说是当代大众民主的主要力量。美国历史学家有名言:“没有资产阶级,便没有民主。”那是指早期精英民主时代。在当代的大众民主中,人们可以说:“没有中产阶级,便没有民主。”
不过,民主与政治参与之间始终是有矛盾的。民主需要政治参与,也就是说民主需要民众一定程度的政治热情;没有这种热情,表明他们没有政治参与的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政治冷漠是民主的敌人。不过,如果政治参与过度,民主又会发生危机。
但是,光强调西方民众的政治冷漠远远不够。政治冷漠有其背后深刻的原因,光看到民众的政治冷漠,就很难找到西方民主所面临的政治和经济问题。实际上,在政治冷漠的同时,西方民主也出现了上面所说的激进化,那就是“街头斗争”。民众选择街头斗争这种形式,而非正常的、制度化的途径(例如参加选举)有很多原因,其中主要的因素是民众不再相信这些既定的制度参与途径,仍然具有能力解决民主所面临的问题,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他们要另辟途径。在非西方社会,民主的情况更为糟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民主要不已经失去了其进步的动力,要不已经沦落为政客操纵的民粹主义。在埃及,伊斯兰主义运动在推翻了旧政权之后,便挟持了民主,试图重新把国家转型为宗教政治。在泰国,民主不仅没有使得国家的各个社会阶层更加整合;相反,民主在有效地分化着社会,使得国家经常处于无政府状态。在俄罗斯,尽管苏联解体之后,出现了多党制、选举等西方界定为民主的东西,但实际的人权在恶化。在乌克兰,民主只是腐败寡头政治的轮流执政,与民众没有多少关系;分裂的政治力量更使得国家面临外力的干预,导致国家的分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