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问题不能忽视乡村就业人口的增减变化

就业问题不能忽视乡村就业人口的增减变化

新一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将增加就业看成是政府宏观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年度新增城镇就业目标由过去的900万人以上提升至1000万人以上。

如果从国家统计局近年发布的城镇新增就业数据来看,似乎我国近几年的就业情况一直保持良好——尽管经济增速在逐年下滑,但每年的新增城镇就业人数却在逐年增加:2009年1102万人,2010年1168万人,2011年1221万人,2012年1266万人,2013年1310万人。有人将其解释为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由于近年来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而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高于第二产业。虽然上述解释有一定道理,但若仔细分析后会发现,当前国内就业形势可能并不如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那么乐观。

笔者曾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提到,由于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宏观调控的时间还比较短,管理层无论是在理论上、制度上还是统计数据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都尚未为宏观调控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现有的城镇新增就业数据并不适合作为反映我国就业情况的指标。原因很简单,反映一国就业情况的最好指标是全体国民的就业率或失业率:它首先是一个整体性指标,而非局部性指标;它同时又是一个相对性指标,而非绝对量指标。

而且在讨论就业问题时,我们不应脱离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实际,仅讨论城镇就业人口的增减变化,而忽视乡村就业人口的增减变化,尤其不应忽视乡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问题。考虑到我国城镇就业人口和乡村就业人口在边际产出效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政府在制定就业增长规划时,完全可将数量庞大的乡村就业人口权且当作城镇地区的“准失业人口”来对待。

从最近10年的情况看,我国城乡就业人口的总体变动趋势是:

(1)城乡新增就业人口在逐年下降。2004年,我国城乡新增就业人数为528万人,而在2013年,城乡新增就业人数仅为273万人,下降了近一半,这说明我国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而人口老龄化问题正悄然向我们逼近。

(2)我国乡村就业人口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就业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1996年之前,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每年的新增就业人数均为正值。1996年之后,乡村就业人数开始净减少,而且净减少的数量逐年增加。2000年,乡村就业人数的净减少量为48万人,而到2010年,乡村就业人数的净减少量已达到1088万人。与此相反,城镇就业人数的净增加量却在大幅攀升。2000年,城镇就业人数的净增加量为739万人,而到2010年,净增加量已升至1365万人。上述城乡就业的变动趋势充分说明,当前乡村就业人口正在大规模向城镇转移。

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城镇就业实际承担着两项基本任务,一是消化城镇自身每年新增的就业人口;二是承接每年由乡村转移来的就业人口。因此,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城镇每年新增就业量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我国总体就业形势的好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