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重担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在民间,评价一个人是不是好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具备担当精神,所谓“好汉做事好汉当”。明朝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则提炼概括出观察一个人的四个标准: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这四个标准中,第一个就是看担当。
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敢于担当的民族脊梁更是代代频出。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无一不体现着舍生取义的责任与担当。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更是以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和伟大复兴为己任,穿越战火的硝烟,经历创业的洗礼,把握改革的脉动,充分彰显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坚不可摧的宗旨信念和始终不渝“铁肩担道义”的责任使命。敢于担当,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永不褪色的政治品格,是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今天,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时期。从全国来看,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深层次矛盾凸显,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旧问题和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剧了解决的难度。从我省来看,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质量低、资源利用效益低、经济开放度低、生态环境压力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压钢减煤治污染,又要千方百计保证发展不失速,保证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调结构、治污染、稳增长,一个都不能少,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