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江苏100个县(市、区)中已有89个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认定。自2011年江苏省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以来,江苏坚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义务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标准化薄弱学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强化督导为抓手,以教育惠民和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努力实现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近日,教育部通报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江苏申报的24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现场督查情况,宣布这24个县市全部通过“国检”。至此,江苏100个县(市、区)中已有89个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认定。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江苏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并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省委书记罗志军强调,建设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要面向所有学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创业创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江苏人”。省长李学勇指出,“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自2011年江苏省与教育部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以来,江苏坚持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义务教育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标准化薄弱学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强化督导为抓手,以教育惠民和人民满意为落脚点,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努力实现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教育优先 明确责任
——政府对实现教育均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淮安市盱眙县的经济并不发达,地方财力十分紧张,但近3年花大力气投入6.5亿元,占地方可支配财力的10%,改扩建了一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完善办学设施,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看到越来越现代化的乡村学校,该县鲍集镇的一名学生家长喜滋滋地说:“镇上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学校了,娃们是赶上好时候了。”
盱眙县只是江苏100个县(市、区)的缩影。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主战略,响亮地提出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把教育发展作为增强全省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根本途径,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社会和谐的不懈追求,在宏观规划、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全面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在江苏,教育已不单是教育系统的工作,早已成为政府责任、社会行为,省、市、县、乡各级党政班子对教育的重视都前所未有;
“不重视教育和学习的城市,是没有前途的城市。”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教育名城”,“让所有人机会均等地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让教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的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始终把以人为本、为民谋福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追求,以对人民高度负责、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去谋划教育。”苏州市用“第一追求”言简意赅地概括了该市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20年实践;
无锡市把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作为引领教育的一面旗帜,鲜明提出要“百尺竿头再跨越”,2014年率先启动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条例》立法工作,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总结回顾2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缘于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大力投入,江苏义务教育才走出了一条从普及达标迈向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新世纪以来,省财政累计投入140多亿元,组织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等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重点工程;2009年,启动校安工程,省市县三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640亿元,农村薄弱校的面貌焕然一新;2011年春季学期起,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本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江苏省副省长曹卫星说,把义务教育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政府负责的重要体现,更是保障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环节和现实需要。
政府统筹 项目推进
——努力缩小义务教育的城乡、区域和校际差别
“以前水泥漆成的黑板上都是‘麻子’,画图形很费时,课一结束就得擦掉,下节课再重画。现在好了,新添置的实验设施和多媒体设备,让师生充分享受到了学习的乐趣。”陈健是盐城市亭湖区南港小学数学教师,学校的新变化让他干劲十足。而这一显著变化缘于该区近年来对照省标教育现代化Ⅱ类标准实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是首个颁布实施省级层面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体系的省份,并以此指导了全省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1996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两基”目标后提出“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并于2007年正式出台《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设主要指标》,启动区域教育基本现代化创建工作。2013年,以区域现代化建设为主线,江苏开始了“全面推进城乡一体,确保办学条件校校达标”的历史征程。
“通过制订颁发小学和初中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江苏省还提出了确保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底线’要求。”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用“八个一样”来描述在教育现代化统领下的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就是要实现校园环境一样美、校园周边一样安全、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发展一样全面、人民群众一样满意。”从2007年开始,江苏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列为考核验收核心指标,全面加强城乡中小学校舍、场地、师资队伍、设施装备等方面建设,并长期坚持城乡学校一个标准验收,确保最困难的学校也达到均衡教育所要求的标准。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城乡一体化发展,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和薄弱地区。近年来,江苏还狠抓均衡短板,通过相继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等,以项目的形式,推动苏南、苏中、苏北协调发展,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薄弱地区倾斜。地处苏北的一些县(市、区)综合利用省补和配套资金,全面改善了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如今到徐州市铜山区,随便进哪所农村学校,都会发现图书馆、实验室、网络教室等一应俱全,大屏幕投影仪等信息化技术装备,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必备工具。“我们一点儿也不羡慕城里孩子”,这成为当地学生的心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