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下):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3)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下):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3)

大同: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梦想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任

儒学研究院院长 王博

自古至今,大同一直是中国人关于理想社会的梦想,并不断地被注入新的内容和精神。《尚书·洪范》最早提到了“大同”一词,用来描述王、卿士、庶民和天地鬼神同心同德的状态。但真正用大同来指称某种社会理想的则是《礼记·礼运》,该篇云: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同是在和小康的对比中提出,以彰显出其伟大之精神。小康社会奠基在家、国、天下的基本社会结构之上,以宗法制度和伦理为核心,以区别和差等的精神来构造世界。其具体的落实便是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等代表的三代之治,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第一,天下为家;第二,礼义为纪;第三,兵刑为用。这正是三代之治的基本现实。与此相对,所谓大同,正如这个名字本身所包含的,克服了家天下制度下包含的亲疏远近等区分,打破人我的界限,以成至公之境。其特点是:第一,天下为公;第二,选贤与能;第三,各得其所;第四、世界太平。其中的核心是与私相对的公,选贤与能主要针对着父子兄弟相继的家天下的权力转移模式,是天下为公的具体体现。

在儒家思想内部,大同和小康的区分既有历史的基础,也有心性的基础。从历史的基础来看,《中庸》说:“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尧舜和文武提供的政治典范并不相同,前者行禅让,尚德授贤;后者则实行宗法制度,父子兄弟相继。汉代人常说:“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所指即在此。从心性的基础来看,如孟子《尽心下》所说:“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在尧舜和汤武之间做了一个明确的区分。朱熹《孟子章句》解释道:“尧舜天性浑全,不假修习。汤武修身体道,以复其性。”

整体上说,由于家天下历史条件的限制,儒家思想的展开基本上是在小康的范围之内,三代之治成为最基本的政治理想。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思想的交通,大同开始得到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们的重视。康有为著《大同书》,以西方平等、独立、人权、自由之说,激活传统的思想资源,如《礼记》中有关大同思想的论述和春秋公羊学中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的三世之说,以及佛教众生平等之论,结合大同、太平和西方观念,赋予大同思想新的意义。《大同书》的基本线索是,把人类之苦归之于九界,然后消除此九界归于大同。所谓九界,即是九种分别:“一曰国界,分疆土,部落也;二曰级界,分贵、贱、清、浊也;三曰种界,分黄、白、棕、黑也;四曰形界,分男、女也;五曰家界,私父子、夫妇、兄弟之亲也;六曰业界,私农、工、商之产也;七曰乱界,有不平、不通、不同、不公之法也;八曰类界,有人与鸟兽、虫鱼之别也;九曰苦界,以苦生苦,传种无穷无尽,不可思议。”“何以救苦?……即在破除九界而已。”如破除男尊女卑、夫为妻纲之论,而行男女平等之实。其余种族、国家等亦如之。

孙中山也是大同思想的阐发者,曾经手抄《礼记》大同章。大同和来自于西方的人权、民主等一起,无疑是三民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在《三民主义》演讲中,孙中山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的大同世界。”“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孙中山的特点是把大同观念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联系在一起,其最典型的表现则是“天下为公”。

不难发现,在近代到现代的政治实践和思想探索中,大同思想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成为接引西方先进思想的传统资源,另一方面是批判和超越传统专制政治、社会和伦理的工具。总结起来说,大同和小康的区别,使得儒家传统保持了更大的思想张力,包含着超越某种具体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可能性。如在大同观念之下,仁的价值就更可能超越亲亲的维度,转向对天地万物一体的强调;历史上儒家对于君权的维护也更可以转变为当代社会对于民权的重视。相对于其他一些观念,“大同”可以更好地接纳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正义等现代价值,在“旧邦新命”中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