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要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

重庆:要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我们在加速,人家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谁速度更快、谁的速度更能持续。”这是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所强调的话,既形象生动,又发人深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引进西方科技成果,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非凡。但“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的。倘若仅仅是依赖他人的技术,不去自主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会沦为“技术附庸”。别人最核心的技术是引进不了的,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走自主创新道路,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实现由“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重庆的发展也站在了新的起点上,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但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阵痛期”,某种程度上,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是经济转型能否成功,能否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当前,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新能源等前沿技术,都面临着重大突破,将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都在制定创新战略,抢占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若能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就能实现超越发展,赢得未来发展的先机。

要成为“领跑者”,虽任重而道远,但也必须为之。因而要不断增强创新“加速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力度,培育发展未来支柱性、先导性产业,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实现科技创新,还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优先位置。一方面,要不拘一格选拔、使用人才,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另一方面,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等,着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著名企业家艾柯卡说:“不创新,就死亡。”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多次科技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影响了世界格局。而今,历史又到了一个新的拐点,就像短道速滑一样,只有两种结果,要么领跑,要么跟跑。如果能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就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成为卓越的“领跑者”。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