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大时代全球战略新趋势 (5)

把脉大时代全球战略新趋势 (5)

第五,既有国际组织与多边机制低效失灵,全球治理机制创新陷入滞胀。

战后国际机制惯性与惰性增加,加之既得利益掣肘,难以与时俱进。联合国体系成效不彰,世行与IMF影响下降。金融危机后全球机制变革创新虽一度加快,包括G20脱颖而出,但西方发达国家改革动力随危机缓解而递减,不愿与新兴大国分享权力,导致IMF等实质改革缓慢。全球性机制下降,区域性机制上升,“两洋双P”(TTIP、TPP)来势凶猛,新兴大国合作协调机制加强,问题导向的功能领域新机制倍增。

主动应变六大思路

总体而言,须顺应世界大变局、大时代,着眼我党“两个一百年”首先是第一个“一百年”战略目标,服务民族复兴“中国梦”,增强“世界眼光”、“战略头脑”与“驭变能力”,稳扎稳打、趋利避害,预判预置、有的放矢,革故鼎新、引领潮流。

一是谋划2020年前和平发展大战略,打好民族复兴“新持久战”。“行百里者半九十”,力戒骄躁虚火,防止欲速不达,坚持“稳中求进”。强化国际国内“一盘棋”意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完善中央统筹协调机制,注重危机与风险管理。对外不断将中国的经济实力有效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强化海外利益安保机制与能力。

二是顺应国际战略格局多极多元大势,立足中国综合实力趋向“世界第二”的新定位,主动构筑更为有利的大国关系新架构。对自身实力的局限及与“世界第一”的结构性差距心中有数,坐稳“世界第二”,预防前后夹击。利用西方大国内部矛盾、西方大国与某些新兴大国矛盾上升等,化解西方大国联手对华,力避成为众矢之的。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龙头”,兼顾合作、竞争与斗争,运筹好关键性大国双边与三角关系,做大做实新兴大国协调合作,善于借助新兴大国与西方大国的“集群博弈”。高度重视非国家行为体,在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NGO、跨国公司等攻防并举,有效预防其对华消极影响,培植壮大中方相关力量。

三是着眼世界地缘政治新变局,布局全球,重点经略“大周边”。布局全球突出亚太、欧亚、中东三大重点,兼顾非洲与拉美等。“大周边战略”统筹陆地海洋、东西方向,扬经济之长,补安全之短,管控领土争端,巧破美国与某些邻国相互利用、联手对华,提早预防“一带一路”建设的政治与安全风险。

四是以可持续发展指导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抢占新科技、工业、能源革命制高点,对全球相互依存与科技革命的复杂影响趋利避害。针对全球性挑战新发多发突发,制定全球治理战略,突出重点领域,自主承担大国责任,维护拓展大国权益。

五是针对世界社会、人口、思潮、模式复杂多元与失序无序上升,稳妥创新社会治理,优化“中国模式”。顺应人口与阶层结构新变化完善政经方略,呵护中产阶层,保障弱势底层,做好“十三五规划”,细化、具化、个体化“中国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容推进文明对话,主动扩大“中国道路”对外影响力与话语权。

六是积极参与多边机制改革创新,扩大国际制度性权力,引导国际体系平稳转型。加大投入,加快国际组织、多边外交、功能领域等专业人才培养储备。以双边投资与自贸区协定、区域经济合作等,有效因应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经贸系列新谈判。

(作者: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