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地处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北京、太原、大同--呼市三大佛教(喇嘛)活动中心的连接点,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浓郁的佛教文化闻名海内外。五台山保存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最庞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享有“佛国”盛誉,五台山由五座台顶组成,珠联璧合地将自然地貌和佛教文化融为一体,典型地将对佛的崇信凝结在对自然山体的崇拜之中,完美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成为持续1600余年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一种独特而富有生命力的组合型文化景观。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文殊道场、佛教圣地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回到洛阳。永平十一年,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山是道教根据地,受到排挤的二人奏知汉明帝。汉朝廷为辨别佛教与道教的优劣高下,让僧人与道士表演、说明、验证,因此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完好如初,故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
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寺院。北齐时,五台山寺庙猛增到二百余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五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五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在唐代,佛教备受推崇,文殊菩萨尤其为佛教徒所尊崇。由于朝野都尊奉文殊菩萨,视五台山为佛教圣地。盛唐时期的五台山,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被誉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唐朝时五台山还受到印度、日本、朝鲜和斯里兰卡等国佛教徒的景仰。朝礼五台山和到五台山求取佛经、佛法的外国僧侣很多。
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的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天人合一、辉煌“佛国”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