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是文明的荒地(3)

网络不是文明的荒地(3)

摘要: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讲文明是每个网民需要践行的准则,你的每一次转发、每一条评论,都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是构筑文明和谐网络环境的基石。

不文明行为:网络侵权

发布或转发大量恐怖惊悚新闻、图片以及恐吓威胁性消息

在网络上,与谩骂同样令人反感和不舒服的是大量恐怖惊悚新闻、图片以及恐吓威胁性消息的发布或转发。

最近,北京白领张玲遇到一件烦心事。她和有着多年交情的一位好友吵翻了,因为无法忍受这位好友在微信里再三给自己发送带有“一定要转发,否则家人会有危险”的信息。张玲说:“每次这类信息,虽然没有回复也没有转发,但心里一直觉得非常别扭和不舒服。”

张玲的同事朋友也纷纷表示有相同经历,并且都对此很反感。“转还是不转,转的话怕对朋友不好;不转吧万一家人真有事呢?这种事情确实让人纠结。”张玲说。

如果张玲是因网而生的纠结,那么徐丽则算是因网而生的痛苦了。不久前,徐丽和同学一起出游,回来后将游玩时的照片发到网上,并因为好玩给照片命名为“某校第一美女”。没想到的是,随后无数网友在跟帖中对该“美女”作出评价,其中不乏很多恶意评论,还有一些人利用软件将照片中的徐丽进行了加工,配上侮辱性的文字,将合成的图片再发到网上。徐丽就这样被网络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她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一段时间时常失眠。

点评:网络发声要守法

“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行为与传统的侵权行为相比,产生影响的范围更大,它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更严重的是造成精神损害。”祝华新说。

网络侵权方面,一是版权问题。从版权入手,发动传统媒体等权利人参与互联网治理,可扩大政府管理网络的群众基础。

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的“剑网”行动中,资讯App“今日头条”因采集传统媒体的内容,涉嫌侵权,遭遇传统媒体的群起而攻。先授权后转载,转载必须付费,呼声强烈。

二是侵犯公民隐私和人格,互联网成了伤害人际关系的利刃。包括在网络反腐举报中,误伤无辜,侵犯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的案例也时有发生。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网络表达权,就像在现实生活中发言一样,网络发声也要恪守法律、公序良俗的边界。

网上的谬误言论,由于互联网病毒式的传播,往往危害更为严重。网民不是法外之民,网民首先是公民,必须接受法律和社会伦理的约束,越界的就得接受法律的惩处。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