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注重通过各种途径,创新教育方法加强核心价值观建设。学校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的各环节,覆盖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在青少年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此外,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其它学科教学中,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载道作用”和“渗透作用”。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心理状况及接受能力,遵循知识传授规律和价值认同规律,倡导启发式、参与式和体验式教学,把灌输和启发相结合,注重师生双向互动,寓教于乐、寓教于境、寓教于文,通过主题鲜明、形式新颖的活动,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唱主角,自己教育自己,使青少年都能通过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切身体验,逐步认知、理解并在情感态度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行为上自觉地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增强传播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教育、传媒等多种手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搭建多重平台,实现培育、传播核心价值观方式、途径的多样化。为此,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网络,强化家庭教育的渗透功能,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发挥社会的熏染功能,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大众化。二要充分利用博物馆、红色旅游景点、纪念馆等各种载体宣传核心价值理念,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重大文体赛事等有利时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升旗仪式、成人仪式等形式,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三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媒体系,不仅要充分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要重视网络、手机、QQ、MSN、微信等新兴媒体,使其成为培育和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平台和新力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