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的途径

重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的途径

摘要: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发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民间组织等多元主体的作用,充分利用教育、传媒等多种手段,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搭建多重平台,实现培育、传播核心价值观方式、途径的多样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不仅要立足本国传统文化,而且要吸收时代精神的精华,体现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深入学习《读本》,扎实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进一步拓展实践途径,创新方法措施。

增强认知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使人们能自觉地遵守和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就需要找准宣传普及同人们思想道德情感的契合点。多运用大众化语言,通过讲故事方式宣传最美人物,弘扬最美精神,多联系人们身边事例教育感化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做到深入浅出、情理交融。要善于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手机、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传播核心价值观,建设好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抓好引领带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这对价值观建设中发挥各类人物的引领带动作用具有重要启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抓住三个重点人群。一是党员和领导干部。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掌握着公权力,影响大、示范作用强。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抓好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方面要带好头,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形成上行下效的正能量。二是社会公众人物。企业家、知识精英、文化名流、影视歌星等是社会公众人物的主体,应当把他们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群体,加强对他们的引导,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感,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三是青少年。青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可塑性最强,如何塑造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至关重要。因此,必须抓住青少年这个重点群体。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