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的形象比喻着力突显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取向。毛泽东曾经说过一段经典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在会见南斯拉夫外宾时,还曾提出过“人民就是上帝”的思想观点。一次调研中,他对陪同的地方领导讲:“你们信不信上帝?”“你们不信,我信!”“这个上帝是谁?他就是人民!谁惹怒了上帝,上帝是不留情面的,他必然要垮台!”可见,人民群众在毛泽东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195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召开的由各条战线劳动模范参加的“群英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还对掏粪工人时传祥说:“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主席与清洁工人的共同定位,成为我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邓小平则直抒胸臆,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把人民比作“上帝”也好,比作父母也罢,这里面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党和人民群众是少数和多数、部分与整体、先锋队与大部队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承载者、依存者、依靠者和滋养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主体地位高于一切,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和评判者。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的主要依据,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些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绝不能以权威的方式面对群众,或命令群众,颠倒了主从关系,而应当始终自觉地把群众放在主体地位,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从属地位。否则,群众就不会买我们的账。
北京:党群关系形象比喻的两个“取向”(2)
-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与超越2025-07-25
- 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2025-07-14
-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2025-07-11
- 【理响中国】在数字浪潮中站稳人民立场2025-06-13
- 谈谈长期主义2025-06-12
- 书写党群同心谋发展的振兴篇章2025-05-07
- 书写党群同心谋发展的振兴篇章2025-05-07
- 壹视界·任仲平文章解读|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2025-04-02
- 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2025-03-18
- 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25-03-14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向好向新,北京消费活力奔涌
- “三下乡”,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
- “土特产”如何更好走向大市场?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张新:从抗战烽火到民族复兴——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 北京中轴线:在保护与创新中,千年文脉永续流淌
- 军歌嘹亮颂“八一”
- 从存量提质到内涵提升 社区党建赋能城市“微更新”
- “人工智能+”助力数字经济行稳致远
- 向“新”求“质”,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澎湃
- 让长城大IP熠熠生辉
精选视频
【新质生产力】如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新质生产力】 中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伟大抗战精神的形成与丰富内涵
伟大抗战精神的重大时代价值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从抗战烽火到民族复兴——伟大抗战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
【高质量发展】马拉松“跑”出消费升级 供需齐发力畅通经济大循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