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关系的形象比喻着力突显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取向。毛泽东曾经说过一段经典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在会见南斯拉夫外宾时,还曾提出过“人民就是上帝”的思想观点。一次调研中,他对陪同的地方领导讲:“你们信不信上帝?”“你们不信,我信!”“这个上帝是谁?他就是人民!谁惹怒了上帝,上帝是不留情面的,他必然要垮台!”可见,人民群众在毛泽东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195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召开的由各条战线劳动模范参加的“群英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还对掏粪工人时传祥说:“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主席与清洁工人的共同定位,成为我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邓小平则直抒胸臆,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把人民比作“上帝”也好,比作父母也罢,这里面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党和人民群众是少数和多数、部分与整体、先锋队与大部队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承载者、依存者、依靠者和滋养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主体地位高于一切,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和评判者。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的主要依据,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些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绝不能以权威的方式面对群众,或命令群众,颠倒了主从关系,而应当始终自觉地把群众放在主体地位,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从属地位。否则,群众就不会买我们的账。
北京:党群关系形象比喻的两个“取向”(2)
- 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与超越2025-07-25
- 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2025-07-14
- 科学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2025-07-11
- 【理响中国】在数字浪潮中站稳人民立场2025-06-13
- 谈谈长期主义2025-06-12
- 书写党群同心谋发展的振兴篇章2025-05-07
- 书写党群同心谋发展的振兴篇章2025-05-07
- 壹视界·任仲平文章解读|改进作风必须自上而下、以上率下2025-04-02
- 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2025-03-18
- 不断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2025-03-14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
精选专题
精选文章
- 中国成为全球增绿最多最快的国家
- “职业版图”又更新了!新职业为稳定和扩大就业打开广阔空间
- 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不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 工业家底更厚实,高质量发展有底气
- 3.5%!外贸稳增长彰显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
- 黄琳:数字赋能文化传承与创新
- “人工智能+”为我们的美好生活赋能
- 数智领航,全球服务贸易开启新篇章
- 传承抗战精神,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 第41个教师节|致敬最美特岗教师
精选视频
抗日英雄连队——刘老庄连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牢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个坚持”重大原则
“七个聚焦”勾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蓝图
描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图景——把握“七个聚焦”与“六个坚持”的重大意义
民生保障:编织共同富裕的安全网
传承伟大抗战精神 凝聚伟大复兴力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