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党群关系形象比喻的两个“取向”(2)

北京:党群关系形象比喻的两个“取向”(2)

党群关系的形象比喻着力突显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主体取向。毛泽东曾经说过一段经典名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在会见南斯拉夫外宾时,还曾提出过“人民就是上帝”的思想观点。一次调研中,他对陪同的地方领导讲:“你们信不信上帝?”“你们不信,我信!”“这个上帝是谁?他就是人民!谁惹怒了上帝,上帝是不留情面的,他必然要垮台!”可见,人民群众在毛泽东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1959年10月,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召开的由各条战线劳动模范参加的“群英会”上,国家主席刘少奇还对掏粪工人时传祥说:“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都要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主席与清洁工人的共同定位,成为我党历史上的一段佳话。邓小平则直抒胸臆,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把人民比作“上帝”也好,比作父母也罢,这里面都蕴涵着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党和人民群众是少数和多数、部分与整体、先锋队与大部队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党的承载者、依存者、依靠者和滋养者;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人民的主体地位高于一切,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和评判者。因此,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作决策的主要依据,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些正是党的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绝不能以权威的方式面对群众,或命令群众,颠倒了主从关系,而应当始终自觉地把群众放在主体地位,把自己放在“服务者”的从属地位。否则,群众就不会买我们的账。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