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美国应当尊重中国的国内秩序,而中国则不需要从根本上挑战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中美都希望避免对抗,但对未来双边关系的核心关注点有很大的不同。在我看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两个秩序”问题,即中国要维护的国内秩序,以及美国所倡导并维护的全球秩序。
时任国务委员的戴秉国先生在2010年12月发表了一篇引起很大国际反响的文章,其中说到:“什么是我们的核心利益?我个人理解,一是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即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三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这些利益是不容侵犯和破坏的。”2011年中国发表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也把“中国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纳入坚定维护的国家核心利益范畴之中。按照我的理解,中方在对美关系中一贯强调的“相互尊重”原则,首先是要求美方尊重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即共产党在国内的领导地位及政治秩序。中美关系中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主要敏感问题,包括台湾、涉藏、涉疆、人权等,都可以联系到“国体和政体”上去。中国对国际问题的看法和政策,也主要是从维护国内的长治久安出发的,对美政策尤其如此。
反观美国对“新型大国关系”的界定和期待,都关系到它的全球“领导地位”和它所维护的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在谈到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时候,美方总是表示,希望中方一是在朝核、伊核等美方视为重大利益的国际安全问题上同美方合作,二是在金融稳定(其中关键的是美元的主导地位)、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上照顾美方的关切。美国人担心的主要问题,是中国以其正在形成的巨大实力和世界影响,造成对美国地位及其倡导的国际秩序的挑战。这就是美国把主要关切聚焦到“崛起大国同守成大国避免对抗”(即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Trap〕)问题上的原因。
走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的关键,是理解两国对未来关系的不同思路和期待,找到利益汇合点,避免利益碰撞点。美国尊重并从主观上不挑战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国内秩序,才能说服中国尊重并不挑战美国的世界领先地位和美国倡导的国际秩序。反之亦然。
中国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看法,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建立新秩序”,逐渐过渡到当前的“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显示出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决心和信心。事实上,中方已经反复向美方说明了对美国世界地位和现存国际秩序的看法,并通过实际行动建设性地参与了全球治理,参与了新形势下国际规则的制订。出于各种原因,包括对中方重大关切的不理解,美国对于中国提出的“相互尊重”原则,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从未明确表明对中国政治制度、国内秩序、发展道路的尊重,而只是强调利益交汇点,要求中方在美方关切的重大国际问题上配合行动。
应当看到,美方关切的具体问题,多数是一些“移动的目标”。美国在若干年前关切的伊拉克问题、利比亚问题、本?拉登和“基地”组织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等等,而待这些问题解决或缓解之后,又集中到朝核、伊核、网络安全等问题上。如果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之路,同这些无穷无尽的移动目标捆绑在一起,是难以找到出路的。当然,中方所提出的“合作共赢”原则,也应当充实更多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对于美国经济复苏和技术创新对中国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中方亦可给予更多的肯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