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公共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

湖南:公共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

摘要:公共精神的核心维度,就是公民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关怀公共事务、公共事业和公共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美德要求。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外在物质基础,也需要内在精神的驱动。这种内在精神动力就是公共精神,“构建在一种内在精神动力之上、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的长期文明”。

中国梦与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具有一致性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人民追求共同幸福的宣言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起搏器。倡导并致力于社会公平正义,使个人努力有所依托,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社会公平正义的回归,不同阶层之间才能找到共识,才能化解社会积怨,增进社会和谐;着眼于民主与法治的实现;旨归是人民幸福,人民幸福不仅仅需要物质的满足,也有精神层面的高要求,我们必须着眼于文化事业的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公民的素质。这与公共精神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

实现中国梦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担当

“中国梦是个人发展梦想的汇聚,不同价值主体的价值追求,必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价值冲突。要消弭冲突,形成合力,最终实现中国梦,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担当。”公共精神的核心维度,就是公民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眼界和个人直接功利目的,关怀公共事务、公共事业和公共利益的思想境界和行为态度,这是现代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美德要求。有什么样的公共精神,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世风。公共精神是社会公德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教育和评价功能,直接制约着人们对公共事务、公共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公共精神是实现国家富强的软实力

公共精神作为一种软实力,是人们对共同的价值理想,坚定信念的依归和不懈追求,是一种由内而外、潜移默化的力量,它能够汇聚成浩然正气,凝聚磅礴的正能量,散发着现代社会中的公民魅力。价值观念、坚定信念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基础。公共精神这种软实力,最终为国家富强汇聚了更大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