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

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

经济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在扩大开放中动态地谋求安全,是我国顺应世界大势、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安全道路的必然选择。

一、开放经济安全观的基本理念:开放比封闭安全

开放的经济安全观是指认同开放能增强活力和壮大实力、从而使国家经济更安全的基本理念,是对外开放与经济安全的有机统一。它包括三方面:一是开放比封闭更安全,要不断扩大开放,在扩大开放中动态地谋求安全;二是有实力才更安全,要在开放中壮大实力和提高能力;三是开放不会自动带来安全,要主动预防风险。辩证地看,扩大开放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是双重的:既因开放增强实力而更加安全,也因外部影响更大而增加了风险因素。但总的来看,开放比封闭更安全。

(一)从世界大势看,开放中共谋安全成为国际主流。当今世界,各国相互开放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经济风险更容易国际传递,推动风险“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深刻改变了安全内涵:经济安全呈现相互性、系统性和全球性特征,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球问题。尽管世界各国都担心经济安全,但总体上走向更加开放而不是封闭,关门谋安全不行,共同防范风险、维护共同安全是各国的现实选择。

(二)从我国经验看,对外开放显著增强了经济安全。我国现在与改革开放初期甚至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开放度明显扩大,经济是否更不安全了?显然不是!80年代中期,我们还有“被开除球籍”之忧;今天,我们成为全球化的弄潮者,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安全度明显提高了。对外开放大大拓展了我国利益边界和发展空间,增强了综合国力。客观地看,当前我国的开放度并不高:从国际横比看,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历史纵比看,不如盛世唐朝。我国70年代末竞争力那么弱,都敢于扩大开放;今天国力强盛多了,更有信心主动地开放。所以,中国越开放越发展,越发展也越开放。

(三)从未来发展看,扩大开放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人类发展指数才世界第101位,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任务艰巨。今后半个乃至一个世纪,还面临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是全面的开放式复兴,需要发展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开放型经济,完善法制民主、保障自由的开放型政治,建设传承创新、多元包容的开放型文化,形成海纳百川、活力四射的开放型社会,其中经济开放是先导与重心。正如小平同志所说:“对外经济开放,……是个长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会变……即使是变,也只能变得更加开放”。因此,对外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任务,将伴随民族复兴的全过程。

(四)从理论高度看,开放系统比封闭系统更安全。根据“熵定律”,开放系统将导致有序并产生新的活力,封闭系统会导致无序而走向死亡。这样,开放不一定危险,封闭一定不安全。开放的本质是谦虚与学习、是交流与互鉴、是生机与活力。开放就是要降低各种门槛与障碍,让各种观念相互碰撞,各种特色相互比较,从中发现不同与差距,促进扬长补短、求同存异和缩小差距,从而集聚正能量。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中国要永远做一个学习大国……不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

本文关键词: 经济安全观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