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 (2)

树立开放的经济安全观 (2)

二、开放经济安全观的坚实基础:壮大实力保安全

世行前行长麦克纳马拉认为,“发展是国家安全的本质”。我国务必一心一意谋发展,自强、自主、自律,夯实经济安全根基。

(一)历史长河昭示:开放的强国盛世最安全。国家强盛是经济安全的根本保证。综观世界历史,所有强国盛世都是开放的;中国历史也表明,开放出盛世、封闭致衰落。比如明、清两朝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被动开放,一步步沦入被动挨打的境地,不开放、不自强的教训十分深刻。人类历史清晰昭示:开放代表繁盛,封闭必将落后。开放增强实力,有实力就相对安全。谁因担心安全而逃避开放,就更不安全。

(二)要自强:增强维护经济安全的软硬实力。实力是经济安全的坚强后盾。我国既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家硬实力;又要深化改革、完善法制,增强国家软实力与巧实力。要善于汲取历史教训:当年中、日同样派留学生学西方,但一个重器物、一个重制度,甲午之辱验证了学习效果的差异。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向体制要活力,明确政府与市场的黄金分割点,确保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天然是开放型经济,这不单指涉外经济领域,而指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就是一个开放的经济体系。

(三)要自主:把握对外开放的主动权。开放中保持独立自主十分重要。一些国际建议往往对发展中国家造成损害,根本原因在于没有顾及当事国的国情。如拉美、东南亚金融危机时,IMF的紧缩药方反而加重了危机。我国应根据国内需要自主决定开放政策、开放顺序,不盲从外部压力,维护国家根本利益。有时自主开放而不必对等开放,对国家也是必要和有利的,如上海自贸区就是范例。

(四)要自律:做国际规则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和平和谐是我国经济安全的外部保障。历史值得借鉴:德国放弃了俾斯麦的有限政策而崛起受阻;美国经济世界第一,半个世纪后才主导世界规则,英美霸权的和平转移也充满了明争暗斗。随着我国国际地位上升,部分大国及周边国家心存疑虑,这既有遏制、酸葡萄心理的一面,也有相互调适与接纳的正常一面。我国与外部是动态博弈过程,是互让妥协还是争斗不止,是良性互动还是恶性循环,既取决于外部环境,也取决于自身选择,甚至我们的态度越来越重要,如果应对得当就能延长战略机遇期。总的来看,我国主动加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仍被视为主要受益者,表明有主动权并非一定有主导权。我国宜继续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遵守现有国际经济规则,并积极参与规则制订和完善,用渐进而非革命措施,以建设者姿态促使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合理。要更加注重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既要当好爱国公民,也要学做世界公民,提倡理性爱国,创造宽松而安全的外部环境。

本文关键词: 经济安全观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