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3)

李慎明: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3)

三、从社会基本矛盾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忽视科学技术和资本当然是一个绝大的错误,但不能只记得科学技术物化后的生产工具和从劳动所产生的财富中分离走的资本,而忘记了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的本身。保护和发展生产力,首要的是保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也要同时调动、发展拥有先进劳动工具和资本的资产者的积极性。如何恰当兼顾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和资产者的积极性?这就要不断调整、完善我们的生产关系。

在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时,我们应重视马克思的以下论述:“机器正像拖犁的牛一样,并不是一个经济范畴。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社会生产关系,才是经济范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61页)马克思还指出:问题“不仅仅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于生产力是否归人民所有”。(同上书,第771页)因此,机器与牛本身只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而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任何时候都不应提出机器与牛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机器与牛归谁所有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才有姓社姓资这样的问题。这也就是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不属于生产关系的问题,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如何改革开放,才体现着社会的生产关系。

现在有的人认为,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私有制这一生产关系才能保护、促进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这是没有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所造成的。当今世界,随着互联网、机器人等新技术新应用的迅猛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三五十年内,劳动生产率会大幅度提高,大量的无人工厂甚至会在世界生产中占据统治地位,一系列生产工具的大变革,必然会使失业人员急遽增加,广大劳动人民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即呼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方式的产生。

要从社会基本矛盾中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关系。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既有联系,又有着根本的不同。改革开放前,我们提基本矛盾多,存在对主要矛盾重视不够的倾向。但改革开放后,在纠正上述错误的同时,又出现了对基本矛盾重视不够的问题。这就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出现一些新的偏差。比如,只重视增加现实生产力的问题,忽视了解决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忽视了青山绿水急遽减少,大气和地下污染日益加大等问题。这实质上是在扩大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加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

有的同志提出,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也有同志认为,随着我国GDP的增长,原来提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可以重新解读为我国比较落后的经济发展方式。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可以作如下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之间的矛盾。还有的同志提出,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已经得到极大提高,GDP已经成为世界第二,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不公之间的矛盾。这些看法可能有些偏颇。

我们应该记住邓小平所作的如下嘱托:1990年12月,邓小平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小平年谱(1975—1997)》,第1324页)1993年9月,邓小平在与其弟邓垦的谈话中满怀忧虑地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人能干,但是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分配不公,会导致两极分化,到一定时候问题就会出来。”(同上书,第1364页)关于避免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邓小平明确指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按:即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4页)从邓小平大量相关论述来看,其晚年已经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深入思考着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转换和表述问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