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国航“选座费”,是服务创新还是“变相涨价”?(3)

【案例】国航“选座费”,是服务创新还是“变相涨价”?(3)

国航600元选座费未出格 监管不应轻易干预

在关于航班选座费的争议中,有一些来自业内的意见令人遗憾。比如,呼吁监管部门出来干预,比如,要求召开听证会以判断是非。

该不该推出航班选座费,首先要看是否合规。尽管今年6月国航推出100元航班选座费的试水之举在舆论和监管部门的压力下夭折,但航空公司是否可以自行出台相关收费措施,并无规定。从法无禁止即可行的角度讲,只要不违规,航空公司就拥有推出类似收费服务的自由裁量权。价格策略,本来就是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一部分。至于其价格策略是否合理,无须我们评判,市场会给出最合理的评判,并迫使企业做出调整或选择延续。

该不该推出航班选座费,还要看是否违背了等价和自愿交换的市场原则。就民用商业航班的特点来说,对不同座位实施不同价格策略本就是常态,这正是头等舱与经济舱价格悬殊的原因所在。根据经济舱的不同舒适度采取差异价格,尽管一定会有消费者不满,却并没有逾越其价格体系框架。此外,由于采取自愿原则,因此不属于强制收费,对其新增收费不满的乘客,有权不交易。

消费者对航班选座费的非议十分正常,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好的服务,是最基本的消费心理诉求。更何况,包括国航在内的航空公司因为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一直饱受批评。长期以来航空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不信任关系,自然会让消费者在评判其价格策略时带上“恶猜”情绪。尽管如此,推出航班选座费并未出格。事实上,类似收取选座费、优先订餐费之举,在国内外航班已不鲜见。

在关于航班选座费的争议中,有一些来自业内的意见令人遗憾。比如,呼吁监管部门出来干预,比如,要求召开听证会以判断是非。实际上,已有无数事例表明,监管不应轻易干预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事实上也管不好。至于听证建议,也不可行。听证程序只能在涉及广泛公众利益的价格项目时启动,尽管航空已逐渐成为大众出行的日常选项,但在航班选座费不是强制收费项目的情况下,启动听证程序有滥用之嫌,不仅成本高,还会对企业的自主经营权造成威胁。

当然,收取航班选座费,也意味着对航空公司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乘客多付的钱理应体现为更高水平的服务,这也是等价交换的市场原则所决定的。如果仅仅凭借航班座位的摆放而差异化收费,那么这种收费就不能美其名曰增值服务。

航班选座费争议,折射的是航空公司与消费者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对等的、相互信任的市场关系。弥合其间的鸿沟,作为相对优势的一方,航空公司不仅要在收费上动脑子,更要在服务上动脑子。否则,收费项目再合理,也难免陷入动辄得咎的尴尬。

航空“选座费”的前提是增值服务自主化

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企业与消费者都有相互选择的自由权,航空公司推出“选座费”,只要没有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其实未尝不可。有自信的航空公司,甚至可以理直气壮地涨价,以实现差异化竞争。但问题是,在公众质疑是变相涨价之后,又搬出“国际惯例”这一老套的说辞,确实有点令人恶心。

航空机票定价的“国际惯例”,就是“菜单式”增值服务,让消费者明明白白,一张机票可含哪些服务项目,每种服务项目的价格,都标注得清清楚楚,消费者甚至可以对这些服务项目自主选择,可以选择某项,也可以不选某项。而中国的机票,则是两眼一抹黑,不透明,消费者不仅不知道每项服务的价格,甚至连应该享受的服务享受没有都搞不清楚。

将增值服务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之后,飞机成本、燃油成本、人工成本就成为了国外航空公司经营成本最核心的三部分。所以也就有了廉价航空模式,为了降低人工,飞机上的服务员,不一定是美女,甚至完全可以没有服务员;各家航空公司致力于管理,以降低单位里程的运价成本,欧洲瑞安航空公司的客英里票价可以比其它航空低40%,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仅在相同机型的座位布局上增加10%就确立价格上的竞争优势。

中国的机票价格,正因为不透明,所以常被拿来比较,饱受诟病。中国民航在客运量和货运量占不到全球份额10%的情况下,却赚了全球航空业60%的利润。从单位里程的票价比较,中国单位里程机票价格是美国的4倍;如果引入一张机票的平均价占人均年收入的比例,则中国消费者所购买的单位飞行里程服务的相对价格水平是美国消费者的32倍。

“您乘坐飞机时最关心什么”,除了安全之外,超过8成的消费者在买机票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因素。正因为如此,国外的航空公司就特别注意在价格上做文章,“价格战”经常硝烟四起,激烈的竞争让不主动降价者只会被动挨打。而我国的航空公司,由于种种原因,虽然玩出了五花八门的机票打折游戏,但在基准价格方面,各航空公司却几乎“一致”的令人奇怪,没看到过真正的价格战。

堡垒不从内部崩溃,就会从外部崩溃。正因为中国航空长期“霸道”的高价,给了高铁巨大的发展空间,航空不得不与高铁来一场价格战,我国已经开始出现机票比高铁票便宜的个别现象了。在这种背景下,别说“选座费”,就是更多的各种“费用”,航空公司尽管推出吧,消费者自会用脚来投票的。只是我国目前大多数航空公司,都还以国资为背景,亏了终究还是全体人民倒霉。

其实,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里,“国际惯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来有形式与实质的国际差别,二来“国际”本来就是一个边界模糊的词。激烈自由地竞争,消费者根本不担心个别企业的涨价行为,因为他们有的是选择权。在我国,不仅仅是航空公司推出“选座费”,那些一涨价就遭到质疑的行业、领域、企业,实际上都存在市场化不够充分的问题。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