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耀桐:现代化的八次阐释和四次评析

许耀桐:现代化的八次阐释和四次评析

邓小平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从理论思维的角度对中国现代化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建设性的构想,构建了富有民族化的现代化理论,回答和解决了一个跨世纪大课题。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不可抗拒的历史大趋势。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现代化,努力追寻现代化,不断认识和阐释现代化,展示了现代化的清晰脉络和丰富的内在关系。今天,我们以“现代化”为视角,从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回顾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并以此深深缅怀这位世纪伟人。

一、现代化的八次阐释

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和阐释,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延续了近70年,先后作出了八次重要的阐释。

一是关于“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机械化”。毛泽东在1945年的《论联合政府》明确提出工业、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他说:“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81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继续思考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问题,1954年6月14日他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讲话中说:“我们的总目标,是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们是一个六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化、机械化”(《毛泽东文集》第6卷第329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二是关于“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即“四个现代化”或“四化”。从1959年末至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笔记中,提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1964年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在形成“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四化”认识后,毛泽东还把“四化”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通过“四化”,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341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也就是毛泽东说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我们国家建设的总目标。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第1页,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给予了高度重视。他认识到,“四个现代化”并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内容,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应该延伸到更多的范围,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法制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诸多方面。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0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面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

五是关于“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等文章中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民主化和现代化一样,也要一步一步地前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8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要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化”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69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邓小平文选》第 2卷第146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邓小平非常清楚,现代化当然不能没有民主化、制度化、法律化(法治化)。

六是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在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基础上作出的相类似的新表述。这个新表述,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概念,而且还明确地规定了“强国”的内涵是“富强、民主、文明”。此后,这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规定,为党的十四大至十六大报告所沿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增加了“和谐”的内容,这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也得到了肯定和使用。

七是关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明确地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里,除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有所重复之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是关于现代化的新增添的提法。

八是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阐明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要搞好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社区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第三方治理等等多方面的国家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包含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个主要方面,但总起来也可以概括性地简称为“国家治理现代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