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政绩报道“雷同”是偶然还是必然?(3)

【案例】政绩报道“雷同”是偶然还是必然?(3)

雷同稿“新闻”不应找替罪羊

在雷同稿“新闻”与“丑闻”总难以区分的当下,我总感觉停职当事人无异于给此事找了一个“替罪羊”。对于此事,南京建邺区的官方微博称原因是“未充分掌握领导讲话具体内容的情况下编写了完全相同的信息”,对于这个解释,显然还需要许许多多的追问。比如,编写人员为什么没有掌握具体讲话内容,为什么让一个没有掌握领导具体讲话内容的办事人员去写此新闻稿,难道这不是传说中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必须要说的是,当下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的宣传方式出了问题。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的新闻稿,仍然停留在只报道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领导的思维上,这样的新闻稿,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人在意,写稿审稿人想必也正是因此原因而存有了些许侥幸心理;另一方面,字字要正确,词词都要高大上,说话一定要有高度……这样的宣传思维,已经背离了我国的语言学,于是,只能找一些既有的词汇来做填词游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稿件的正确性。

在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填空题:_____高度重视,_____当即作出批示,要求不惜_____搜救_____,全力抢救伤员……这个填空题的内容,用“行话”应该是既“非常全面”,又“高屋建瓴”,因此,如果遇到类似的新闻宣传,只需要把领导的名字写进去就行了。稿件看起来,既高大上又无比正确,每一个词,都能表现出比其本身更加正确的含义来。

前段时间,一位在某单位搞文字工作的同学给我讲,在其往上级部门报的一份材料中,自己用心用力地写了一上午的材料,已经完全能够保证语法正确,没有错别字,结果到部门领导那里却改得面目全非。他的领导说,感觉文采飞扬的材料,总有些词不达意,于是,这位同学又回去改成了往年的稿子内容:认真学习_____会议精神,坚持_____不动摇……于是,他也制造了一份和往年差不多的雷同稿。这位同学坦言,一个学文科、有思想的人,每天摆弄这样的文字,简直是一种折磨。

对于雷同稿之类的新闻,笔者认为,关键的问题不在于办事人员,而在于当下这个体制出了这样一些个“填空题”。于是,你只能按这个套路做题,而不能有所创新。如果在词语上有创新,很有可能弱化领导的重视度,也有可能引发歧义,可能让领导不高兴,更有可能让上级不高兴,后果自然将是很严重。而网友的疑问再实在不过:这样只宣传地方领导的新闻稿,有多少可以报道的价值?又有多少可以阅读的价值?

处理“官员雷同报道”不能成为应付舆论游戏

“南京‘书记市长’不同时间视察同一地点 报道雷同标点符号一致”一时间成了嘲弄和奚落的对象,而官方的反映也比较快捷——负责人被停职检查,但是,谁是“官员雷同报道”的真正责任人呢?仅仅是负责报送材料者吗?处理了信息报送者就是应对了了舆论的质疑吗?“官员雷同报道”出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反思呢?作为被报道的“主角”真的一丁点责任都没有吗?如此种种追问,实在难以随着材料报送者被处理而烟消云散。

此类雷同事件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起,有关政府部门或官员政绩报道、讲稿、汇报等稿件雷同的新闻报道至少有6起,如山西交城县委书记抄袭所在市市委书记讲话稿、贵州修文县政府汇报抄袭邻、河南两市官员讲话稿出现“开封指导漯河工作”、河南两乡镇政绩报道雷同,人口数量、种植树苗量相同等。让公众看到了官场笑话的同时,也让公众产生了疑问:这是写作者的问题还是官员执政能力的问题?是文字表述的问题还是政绩观的问题?

进一步说,“南京‘书记市长’不同时间视察同一地点 报道雷同标点符号一致”的应对方式,在笔者看来,谈不上高明,甚至有些低级和拙劣,因为这完全把应对民众的质疑和舆论的监督当成了一种游戏,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把“报道雷同”当作问题的失职表现,仿佛一处理责任报送者,就等于给舆论和民众了一个交代,就等同于事情的了解,却完全忽视了附着其后的工作责任和态度问题,往大的方面说,权力者缺少一种真正对待问题的姿态,缺少一种反思的姿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