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青奥会里的价值意蕴

湖北:青奥会里的价值意蕴

摘要:体育强国建设被纳入中国梦,按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法,“中国政府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重视奥林匹克运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届青奥会在南京正式开幕。8月古都,3000多名青年运动员因奥林匹克而相会,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国际组织的“掌门人”因体育盛事而聚首。从南京的准备、国家的重视、赛事的推进与呈现来看,都显示中国对这届青奥会的重视。青奥会从第一届开始到现在才四年,组织、赛程等方面,承接了奥运会的很多传统。为什么受重视?很大程度上,青奥会之于中国,承接一脉,体现了体育这项人类事业的巨大感召力,进一步表达了中国钟情于这项事业的意愿,彰显了现代世界一个国家从大而强应当涵养哪些品质的价值意蕴。

它首先以体育的名义把青年推到世界和时代的前台。

此届青奥会的理念是“分享青春 共筑未来”,青春是底色。和奥运会不同,青奥会要求运动员在参赛之外,还要全程参与各项文化教育活动,意在促进青年人在体育、教育方面的交流。“为了让运动员享受比赛,享受奥林匹克运动”,在运动会期间不设奖牌榜。突出青年竞赛特点,注重交流、分享和融合,这都是围绕青年做文章。

一个国家可能有庞大的青少年人口基数,但不一定繁荣强盛,大而不强甚至大而贫弱,历史都有残酷证明。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青少年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系于一体。由此,我们能深刻地看到,“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不只是历史先声的重复,“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又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只是对青年的一般期望,其中凝聚着中国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中坚守的价值理念,那就是对一个最富活力和创造的群体的珍视和爱惜。它还进一步标定了体育这一人类文明在国家繁荣兴盛之路上的位置。

古代,体育属“六艺”科目,散见于养生思想;近代,动荡纷乱,饭都吃不饱,生存都成问题,体育只堪为军事训练的“兵操”;当代中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依赖政治观念、经济观念,体育得到特殊而显著的发展,中国体育的轨迹,曲折跌宕。在历史的视野里看,青奥会不是中国又办了一个体育活动,不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的随便,它被大的气象包裹,被时势所决定,显现一个致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走向世界、拥抱世界的自信和坚定。

责任编辑:刘婧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