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应理性看待“一支笔废掉四个亿”(3)

【案例】应理性看待“一支笔废掉四个亿”(3)

【启示与思考】

“不予以签发”的117批次疫苗,正面临超期报废。一旦报废,企业的损失将高达4亿元。因为这个原因,有网络在转载这一新闻时,用的标题是:“一支笔废掉4个亿”。4亿元的损失令人痛心,但在事实并不明晰的时候,将损失的板子完全打在审批单位上,甚至和审批腐败联系在一起,却未必公允。

“依法送检就该依法抽检,合格不合格要告知”,企业的说法似乎没问题。不过,该公司有三批疫苗检验不合格,是各方都认可的事实。如果中检生物制品检定所所长沈琦所讲“现在有3批无菌不合格,企业并没有给我提供资料,染的什么(菌),就是说你这东西风险评估没有”符合检验规范,那意味着,确定另外117批次产品是否合格,需要企业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如果事实真的是,企业不提供相关资料疫苗合格与否便无从检验,而企业又确实没提供,那么,检验机构“这117批签不了,为啥,风险太大”,就是一种负责任的选择。网络上,也有不少为检验机构严格把关叫好的声音。虽然“严格把关”只是事实不甚清晰时多种可能中的一种,但在药品审批、检验相对宽松,相关腐败不时发生的现实下,公众更愿意相信这是事实。

药品领域审批、检验腐败一度盛行,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危害,一批犯罪分子因此被严惩。近几年,这类腐败有所收敛,但恐怕没有人敢说已经绝迹。从这个角度,笔者支持企业向检验机构讨还他所认为的公道。但笔者同时想说的是,既然审批、检验机构严格把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那么,它们依法办事严格把关的举措,就应该得到包括媒体在内的全社会支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